《日本人的心態》

醒報編輯 2022/08/02 20:03 點閱 2857 次

在新冠疫情下,日本社會如何面對失業的可能、破產的可能、減薪的可能、患病的可能?而在這種狀態下,如何去面對失業的可能、破產的可能、減薪的可能、患病的可能?這就需要一種堅定的心態。這是一種甚麼樣的心態?是一種不急不躁、不驕不傲、從容淡泊、平靜如水的心態。

旅日長達二十多年的資深媒體人徐靜波,在日本親歷了新冠疫情,以一個個小故事精彩展現日本人的心態:不急不躁,從容淡泊。帶你走進日本人的心靈世界,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

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場百年一遇的新冠病毒疫情,居然會持續兩年,而且還看不到結束的前景。

看不見盡頭的疫情

二○二○年,我在舟山老家過春節,過了大年初三,發現情況不對,立即改簽機票返回東京。途經上海時,發現街頭已經空空蕩蕩。叫了一輛網約車去機場,司機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沒戴口罩,很淡定地說:「大家都怕,但是活兒還得有人幹,就是不知道這一波會到甚麼時候結束。」

慶幸的是,我們中國很快將疫情控制了下去,這得感激政府的當機立斷,更感激全體國民的自覺配合與忍耐付出,還有經歷過非典之後的經驗積累。

十四億人口的大國,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卓越的抗疫成就,全世界也只有中國能夠做到!這是我們深感驕傲的地方。許多年之後,當我們與世界各國朋友一起談論這一場疫情的時候,我們不會臉紅,我們會很自豪!

爆發大規模感染

我回到東京的時候,日本已經發現了幾例感染者,都是來自武漢的遊客。但是,正如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的分析報告所說的那樣,武漢遊客並沒有給日本造成疫情,日本此後的疫情,來自歐美國家。

從二○二○年三月開始,中國遊客停止了腳步,歐美遊客卻依然源源不斷地來到日本。同時,大批在歐美的日本人也返回國內,於是導致了日本大規模疫情的發生。截至二○二一年十二月底,日本在這兩年中共確診了一百七十三萬名感染者,死亡人數也達到了一點八萬人。

日本的總人口是一點三億,與美國總人口三點三億人相差兩倍多,與英國的六千七百萬人相比,多了一倍多。美國在二○二一年末的感染總數已經達到六千零二十萬人,死亡八十四萬人。

日本正常運轉

英國感染者總數也達到了一千四百三十萬人,死亡十五萬人。這些慘烈的數據的背後,是一個個生命的消失,一個個家庭的破滅,一個個公民健康的受損,讓我們的靈魂難以安息。

日本在這一場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即使在實施「緊急狀態」期間,人們照樣可以上班,可以去超市,可以出門散步,地鐵輕軌新幹線公交車照樣行駛,除了一部分「三密」(空間密閉、人流密集、密切接觸)的店舖被要求臨時停業之外,整個社會經濟與日常生活,均保持了相對正常的運轉。

日本人的自律

與歐美國家相比,到目前爲止,日本的抗疫還是屬於「優等生」。在同樣的社會制度之下,為甚麼歐美國家的感染者與死亡者人數會比日本高出幾十倍,而日本還是能夠有效地遏制疫情的大規模爆發呢?

《華盛頓郵報》的評論稱,日本的成功完全依靠國民的自覺和社會輿論無形的壓力,而不是政府的各項處罰措施。

英國BBC的評論說,新冠病毒疫情之所以沒有在日本出現大規模的蔓延,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日本人在平時感冒時就習慣戴口罩。日本社會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必須自己管控好自己。同時,日本人家庭裡有進門脫鞋的生活習慣,可以有效防止鞋底細菌的帶入。平時又注意個人衛生和家庭衛生。這些因素都為日本有效控制疫情,立下了功勞。

國民的自我約束力

作為一名在日本經歷了這場疫情的中國人,我如何看待日本在這一場抗疫鬥爭中的表現?我覺得,最為關鍵的,還是在於日本國民的自我約束力,日語叫「自肅」。每一個在這場疫情中惶恐度日的人,付出的不只是身體的疲憊,還有心靈的煎熬。

而在這種狀態下,如何去面對失業的可能、破產的可能、減薪的可能、患病的可能?這就需要一種堅定的心態。這是一種甚麼樣的心態?是一種不急不躁、不驕不傲、從容淡泊、平靜如水的心態。

政府要求大家居家不要外出,行,那麼我們就不外出;政府要求大家關店,雖然沒有強制,但是我們也得響應政府的號召,不能成為「另類」;政府說,復工復產要分階段進行,好,你告訴我甚麼時候可以重新開店就行。整個社會沒有出現混亂,沒有出動警察,卻一直維持着正常的秩序。

日本在抗疫過程中,沒有出現歐美社會那樣的大規模深度蔓延,不僅依靠了組織的力量,更是依靠了心態的力量。

一致的社會責任

這種心態,完全是在一種「自覺」的狀態下生成與延續的。值得敬佩的是,這種心態,不只是大多數日本人共有的心態,也是整個日本社會的基本心態。

這種心態的產生,除了「不給別人添麻煩」、「努力管好自己」、「上善若水」的倫理思想的催化,除了長期以來遭遇地震、海嘯、颱風襲擊的災難磨煉之外,還有一種社會救濟制度提供的有力保障,因為日本的老百姓都知道,政府一定會管我們,因為這是一種責任。

政府完善的救濟制度

到二○二一年末爲止的兩年間,日本政府已經動用了相當於一年GDP總額的五百五十萬億日元(約三十一萬億元人民幣)的財力,用於救濟企業,幫助國民共渡難關。這種福利,有惠及每一個人的十萬日元的紅包,也有送給中小企業的兩百萬日元救助金;有給企業「無擔保無利息」的緊急貸款,也有補貼給店舖和個人的房租。

這種完善的救濟制度,讓每一位國民能夠平靜地面對這場災難,並努力配合政府的要求,形成了「官民一體、合作共贏」的抗疫體制。

政府與人民的共同努力

所以,日本在這一次抗擊新冠疫情的鬥爭中,沒有出現歐美社會那樣的大規模深度蔓延,不僅依靠了組織的力量,更是依靠了心態的力量!祈願新冠病毒疫情早日結束,讓我們回歸平和而正常的生活!

希望《日本人的心態》這本書,能夠讓大家走進日本人的心靈世界,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一起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
(瑩霏/輯)

《日本人的心態》
作者:徐靜波 (亞洲通訊社社長)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

其他書訊:

《文明的代價》
作者:傑佛瑞‧薩克斯 (經濟學家)
出版社:天下文化

繁華可能失而復得嗎?薩克斯認為,自由主義不是經濟效能的保證,只有回歸「混合型經濟」,讓政府和市場相輔相成,才是發展的長遠之道;而金字塔頂端1%鉅富的公民責任,以及其餘99%經濟弱勢的群眾力量,是導正市場機制與政府權能的關鍵,也是重建經濟正義,再造效率、公平、永續社會的契機。

金權政治、消費主義、產業空洞化、競爭力衰退、社會貧窮化,這些問題不單是美國獨有,反觀此刻的台灣,也正在上演這種種亂象與危機。薩克斯的診斷和處方,此時更值得這片土地上憂慮未來的人借鏡與思考。

《暫停情緒風暴》
作者:陳品皓 (臨床心理師)
出版社:禾禾文化

當孩子的情緒被點燃時,大人如何切斷反應的連結,為親子創造一個緩衝空間;並且不被孩子的暴衝、挑釁,甚或是攻擊打倒,陪伴孩子一同走過這場情緒風暴。

透過本書,期盼能幫助第一線的老師、每天和孩子朝夕相處的家長,抓住情緒曲線七個階段中,每一個可以介入的機會,讓孩子的情緒有機會在平靜時被認識,在爆發前得到降溫,在爆炸後被肯定學習,成為每一個情緒暴衝與對立的孩子的後援。

《好孕,做自己:從懷孕到生產,烏烏醫師寫給你的快樂孕期指南》
作者:烏烏醫師 (婦產科醫師)
出版社:高寶

聽到「做自己」三個字,很膩了嗎?你所不知道的是,孕婦要做自己從來就不容易。拋開預設立場、自我設限,好好懷孕,真的只需要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夠了!

烏烏醫師將孕期關懷的這條線拉得更遠,更從流產談到產後哺乳、低潮憂鬱的心理狀態,當妳掌握孕期知識、了解孕期身心變化、看見孕婦的多樣性之後,妳會重新相信自己的身體,妳會發現九成九以上的安胎都不必要,妳會了解胎教就是順著自己的感覺走,妳也會知道很多孕期的不適和狀況是可以靠運動、藥物緩解,就是不需要「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