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率邁向高峰 專家:勿貼負面標籤

杜聿鎧 2022/07/18 14:39 點閱 9011 次
圖說:與藥物濫用者相似,有自殺傾向者並不是有意的選擇傷害自己的健康,而是因為神經化學上的改變,導致這些人的選擇能力受限。(Photo on Pixnio)
圖說:與藥物濫用者相似,有自殺傾向者並不是有意的選擇傷害自己的健康,而是因為神經化學上的改變,導致這些人的選擇能力受限。(Photo on Pixnio)

【台灣醒報記者杜聿鎧綜合報導】疫情不穩定引發焦慮,自殺已成各國死亡主因!英國官方指出,該國自殺率正處在20年來的高峰,越來越多人有憂鬱症和焦慮症的傾向,有時自殺的人會被冠上自私、抑鬱和博取關心的標籤,這些負面標籤常導致人們誤解了自殺者的想法,也抹殺了他們尋求幫助的動力。

新冠波及引憂鬱

根據《BBC》報導,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英國的自殺率處於20年來最高的狀態,官方數據顯示,越來越多人被通報有憂鬱症的症狀。不只一般民眾擔心,專家也示警,疫情期間的隔離的抑鬱、孤獨感會增加自殺風險。而關懷自殺者的基金會也陸續在英國募款成立。

根據《BBC》報導,新冠疫情期間,造成許多日常劇烈改變,這樣的不確定感可能會引起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害怕失控、無法忍受不確定性是許多焦慮症的共同徵狀」,心理健康機構發言人威瑟利指出,「很多焦慮的來源自對未知事物的擔憂,以及等待事情發生時,就像不確定的新冠疫情。」

放下焦慮症

威瑟利表示,可以透過減少負面新聞的閱讀,並確保訊息來源可靠,加上少用社交軟體,以減緩焦慮症發生的外在因素,因為與人保持正常聯繫才是重點,他也建議定期聯絡親友,關心自己和他人。

專家指出,避免焦慮症的第一步要先承認焦慮的感受,並停止往常面對焦慮的習慣反應,也要告訴自己的擔心沒有實際意義,只要能重新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態,並專注在當下的事情,就有助於脫離新冠疫情期間焦慮症的身心狀態。

自殺標籤誤解人

根據《CNN》引述專家報導指出,並不是每個自殺的人都有心理疾病的困擾,很多人並不符合精神健康失調的標準,但在壓力過大時,同樣可能造成自殺危機,官司纏身、疾病、創傷等等因素很有可能成為一時壓力尋短的導火線。

再者,自殺並不能形容成「自私」,因為這並不是愉快的決定,更好的說法會是「短視」,因為他們的注意力被受限在眼前迎面而來的困難上,以致於無法分出心力全盤審視自己的人生和人際關係。

自殺並非選擇

但美國自殺防治基金會專家認為「自殺並非選擇」,有自殺傾向者的心理狀態與藥物濫用者相似,他們並不是有意的選擇傷害自己的健康,而是因為神經化學上的改變,導致這些人的選擇能力受限。

臨床心理學家羅斯克說,自殺、自傷的狀況需要被討論,討論自殺並不會造成自殺風險增加,反而能夠減少羞恥感,透過及時發現親友的自殺警訊,討論、分擔煩惱,進一步尋求專家協助。

**自殺並不能解決問題,人間處處有溫暖,只待您尋求協助,一同度過難關。
諮詢專線:
1.張老師生命專線1980
2.生命線 1995
3.安心專線 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