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世界》入圍6獎
今年入圍台北電影獎的劇情片大部分都已在台上映,甚至在金馬獎已戰過一輪,台北電影獎會不會和金馬獎大部分重覆,能否有新意走出「金馬第二」的陰影?是9日台北電影獎頒獎典禮的一個觀察重點。
尹馨憑新片《童話.世界》三度問鼎台北電影獎。
五部入圍片中唯一尚未上片的是台北電影節閉幕片《童話. 世界》,由律師出身的唐福睿擔任導演、編劇,以補教「狼師」性侵女學生的社會案件為藍本,無良律師和良心覺醒的律師「師徒對決」的好戲,是國內較罕見的法庭攻防題材。
《童話. 世界》以受害女生究竟是師生戀或被性侵的爭議,法律不能保護受害人,反令其終身走不出陰影,令人聯想《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作家林奕含自殺的遭遇。
《童話 .世界》一舉入圍6獎,除了最佳劇片、編劇、剪輯,還包括男女主角和女配角入圍。
片中刻意安排資深女律師(尹馨飾)擔任狼師的辯護律師,突顯其為己利視正義為無物,而菜鳥律師(張孝全飾)助紂為虐以求上位,17年後,當自己女兒進入青春期,良心發現才覺醒,為另一受害人對狼師提告,他與無良律師在法庭內外「師徒對決」,如何伸張正義來贖罪,有角色轉折的高潮,可能為他贏得另一座最佳男演員獎。
張孝全在《童話.世界》中飾演律師。(電影劇照)
張孝全力拚陳以文
張孝全曾以《女朋友男朋友》獲台北電影獎最佳男演員獎,這次遭逢到的對手是《修行》的陳以文,陳以文曾以《陽光普照》封金馬影帝,在《修行》中他演出軌後回歸家庭的中年男子,像被閹割的老狗也有如洩了氣的皮球,陳以文自然且生活化的演技值得讚賞。
陳以文自然且生活化的演技備受肯定。(電影劇照)
影后尹馨以《童話》中的無良律師強勢入圍最佳女配角,遭逢的對手是以短片《那天,我媽偷了老師的車》的謝瓊煖,這位以《華燈初上》受到矚目的老將,演出常讓青春期女兒覺得丟臉的中年媽媽,最後卻以愛贏回女兒心。而以《該死的阿修羅》已獲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的王渝萱,三人各自精彩。
女主角獎 女生對怨婦
而在女主角獎項上,《童話。世界》中演情竇初開女學生的江宜蓉,和《美國女孩》的女學生方郁婷,遭逢《修行》中演堅強怨婦的影后陳湘琪,《修行》如為陳湘琪量身打造,在去年金馬獎評審時,陳湘琪和《瀑布》的賈靜雯就各有支持者,最後由賈靜雯勝出,這次再戰江湖勝算不低。
《美國女孩》片中,方郁婷飾演芳儀追求自我身份認同。(電影劇照)
《修行》中飾演怨婦的陳湘琪。(電影劇照)
《美國女孩》對《月老》
而在最佳劇情片獎入圍勢浩大的《美國女孩》和《月老》,同獲台北電影獎入圍 11項,《美國女孩》在金馬正式獎項入圍6項,在會內及會外共獲得5項獎,包括最佳新導演、新演員、攝影,會外的觀眾票選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亞洲電影觀察團推荐獎。
這部描述隨癌母返台的少女,面對文化衝擊,與母親時有衝突,但在SARS疫情下,妹妹染疫住院,生離死別陰影下,反而促使分崩離析的家人和解,這部寫實清新小品,頗能引起觀眾與影評的共鳴。
《美國女孩》中,移民美國五年的莉莉(林嘉欣飾)。(電影劇照)
評價兩極,由九把刀編導的《月老》去年金馬獎只獲最佳音效、造型設計、視覺效果等技術獎項,在國內票房創下 2.42億佳績,我認為是部娛樂效果十足、製作水準整齊的奇幻愛情片。
九把刀把古老的月老傳說拍出新意,以「黑白念珠兌換輪迴投胎點數」,新奇有趣,而其一貫支持愛護動物,弘揚愛情是「天註定,萬年不變」的浪漫情懷,總是受到年輕人歡迎。
影帝爭男配角
以隨機殺人社會案件為藍本創作的《該死的阿修羅》,描寫沈迷漫畫與電玩的現代年輕人,模糊了虛擬與現實世界的疆界,而成了夜市隨機殺人的冷血罪犯。在金馬獎時入圍3項,由王渝萱獲得了最佳女配角獎,這次在台北電影獎則
入圍9項,讓飾演目擊兇殺的記者(影帝莫子儀飾)和飾演兇手好友的潘綱大同時入圍男配角獎。
《咒》片以三位大學生赴小鎮偷拍邪教聚會,因而觸怒邪靈。入圍女主角的蔡亘晏是演唯一倖存者,持有當時偷拍的錄影帶,帶來連環詛咒,讓親生女兒七天不吃不喝而致病危。
劇場出身的蔡亘晏第一次在電影擔綱演女主角,把女主角游離在中邪與精神疾病的狀態演得很逼真,柯孟融根據社會新聞改編的劇本,利用生活常見的手機及網路影像做為驚悚嚇人的手段,夢想動畫出色的特效,也為這部恐怖片加分,不論得不得獎,1.7億的票房已是佳績。
新人有爭議
在新演員獎項中,李沐光在入圍時就已引起爭議,因為她雖然符合第二部重頭演出電影的資格,但她是新生代女星中影視作品甚多之演員,早在2020年以《誰是被害者》獲金鐘最具潛力新人獎,去年以《青春弒戀》入圍金馬獎的最佳新人獎,今年再以賣座片〈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入圍新人獎,若說新人獎每人「一生只有一次機會」,李沐的機會未免超過別人太多。
而若方郁婷再以《美國女孩》得到新人獎並不意外,畢竟在.金馬得新人獎的影片是同一部作品。
總之,金馬獎在中共抵制之下,香港和大陸主流作品都不參加的情況下,國片撐天,而形成和台北電影節過去主打「只有台灣國產片可以參賽」的情況重疊,如何能走出自己特色,才能避免台北電影節只淪為「金馬第二」之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