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社交平台隱藏有害的美白產品!美白產業日漸蓬勃,社交平台的行銷功不可沒。但專家們警告,社交平台上的廣告規範不足,通常隱藏了美白產品內含有害物質的資訊,甚至允許自製含汞、皮質類固醇等「美白秘方」的行銷。專家呼籲,科技企業應加強對廣告內容的把關,並應負責監督產品成分。
社交平台行銷推手
《CNN》報導,美白產品的銷量呈現爆炸性的成長,而在社交平台上,各式廣告與推銷更是猖獗,光在抖音(TikTok)上,「#skinwhitening」(美白肌膚)標籤的瀏覽數超過了2.54億次,而「#skinlightening」(提亮肌膚)的瀏覽量也高達6200萬。
奈及利亞皮膚科醫生本森長期致力於對抗非洲的膚色歧視,反對有害的美白方式,並創辦「擁抱黑色素」倡議組織。她說,「社交平台已經成為銷售美白產品最有利的工具」,擔憂社交平台上的內容恐怕使民眾產生「淺色肌膚等於財富與成功」的偏見。
《BuzzFoodNews》報導,相關企業常提供高額報酬,讓社交平台上的網紅推銷美白產品,如中國社交平台抖音上,網紅李佳琦向4480萬位粉絲宣傳美白;另外一位網紅駱王宇則對近2千萬的粉絲建議「要實現更白的肌膚」。
危險的美白秘方
專家警告說,透過社交平台販售美白產品相當容易,簡單幾個步驟就能在社交平台上設置商店,並向目標客戶發送廣告。但這些產品通常都具有汞、皮質類固醇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但發文中卻見不到任何警告。
本森指出,數以萬計的美白產品氾濫於社交平台上,其中小型販售商或自製美白產品特別令人擔憂,因為他們不需要「食藥署的註冊或認證」,甚至不需要向消費者說明成份,只需要說「這是一個美白秘方」。
執法不足成問題
資訊平台專家凱蒂指出,「大多數科技公司並沒有充分執行他們現有的政策」,如臉書廣告政策明確禁止「會產生負面自我認知的飲食、減肥與健康產品」,而凱蒂故意向臉書提交違反規定的廣告,內容為深色皮膚的女性正在塗抹美白乳霜,一旁標語寫著「釋放你的隱藏美感」,而該廣告不到一小時就被批准了。
專家們呼籲,企業應確實執行政策,監督產品內容,更有效的保護年輕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