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從進入高齡化社會至邁入超高齡社會約三十二年左右,相對於歐美先進國家約為五十到一百年,臺灣因應人口老化預作準備的時間較短。由於社會家庭結構功能改變,已由以往家庭為主的照顧,轉變為尋求外部專業照顧,對長期照顧資源及長期照顧專業人力的需求,與日俱增。
本書以「長期照顧為經,人力資源為緯」,探討經由人才培育以促成長期照顧的周延建置與作為。透過多方招募、補助培訓、提高勞動薪資與升遷管道,可有效納入專業人才。
人才培育的另一關鍵在於如何有效引導民眾的認知及重視,讓更多人尊重且樂於投入長照工作,使整體社會達成持續性、全人健康照顧的重要目標。
「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s)是指借助一系列制度和措施,運用科學的方法對人員招募、任用、考核、獎懲、培訓、薪資、福利、離職、退休管理,以達到人與人以及人與事之間的相互匹配與協調。
隨著高齡趨勢,長照需求日益孔急,長照人才培育,不僅滿足長者需求,亦同為善盡社會責任,積極聚焦培育量足質優的長照產業的人才。提供一個結合產、官、學、研共同運作的一個機制,同時與社區、機構、學校共同合作,培育具優質「長照專業能力」的人才,建構能落實健康促進與醫療照護,並預防及延緩失能或失智的照顧模式,實踐專業的社會責任。
長照需求日益殷切
林明正研究二○○八到二○一九年間的臺灣勞動資料,發現聘看護工的長照家庭,家內已婚女性勞參率比已婚男性低一成五,推論照顧父母的負擔,是拉低女性勞參率主因。
從長照社會,到長照分工、責任、素養及其布建,任何一個失落環節,其所涉及到婚姻關係、就業勞動、家庭動力、文化主義等不同內涵屬性的「女性」,經常被視為主要、優先及替代的長照人力,這才是該議題的癥結所在。引發社會對長期照顧議題的高度關切,引發長照人力是否能滿足社會的需求。
長照人力缺乏
長照計劃政策如火如荼進行中,但臺灣照顧人力和品質成為一大隱憂,沒人能預料長期照顧何時開始、何時結束。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一生中長期需求時間約七點三年,其中男性為六點四年、女性為八點二年。
據學者統計,二○一五年平均一位八十歲以上的長者,有九點五位四十五到六十四歲的潛在照顧人力,但二十年後將快速下降到四位,如何吸引青年投入照顧行業成為關鍵;另一方面,居家照顧現場的觀察,許多家屬缺乏合適的場域學習照顧技巧,只能獨自摸索照料長輩的方法,成效往往事倍功半。
就業意願
「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的理想是政府自二○一六年以「優質、平價且普及的長期照顧服務體系」所建構的目標,儘管預算從二○一六年五十一億元增至二○二二年長照預算增列到六百多億元,已成長十二倍之多,但再多的預算仍無法將長照責任全部從家庭移轉到政府。
行政院主計總處二○二一年人力運用調查發現,二十五至六十四歲的工作年齡人口中,因家庭照顧負擔、做家事;甚至是健康不良或傷病等原因,無就業意願而不願就業,成為非勞動力的人數總計有三○二萬人。
其中因背負家中老小的照顧責任,無就業意願未進入職場的非勞動力人數多達四十三萬人,因「需要照顧年滿年長家屬」無就業意願、不願就業而成為非勞動力的人數及比率均走揚,這反映人口老化確實對勞動力造成影響。
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
臺灣將於二○二五年達到超高齡社會,是世界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至二○二○年已有一百二十萬領有身心障礙手冊,其中至少有八十萬失能者、二十六萬失智者。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資料顯示,每位家庭照顧者平均照顧時間約十年,每天平均花上十三點六小時照顧家屬。
臺灣面臨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依據衛福部的統計,臺灣長照服務的主要需求集中在居家服務、日間照護、家庭托顧、老人營養、餐飲服務、交通接送服務幾個面向,設施則主要為老人長期照顧機構、安養機構與老人公寓、老人住宅等。
高齡社會的衝擊,歸結與人力發展有密切關係,家庭扶養需要青壯人力支援,貧窮需要職場人力支援,失能需要長期照顧人力的支援,疾病需要醫護人力的支援。人力發展不能落實,高齡社會的諸多問題將難以解決。
長照產業趨勢
隨著世界各國都逐漸邁入高齡社會,長照產業可說是相當重要的一項趨勢,再加上醫療技術日趨進步,未來的長照不僅是所謂的長者日常生活照護,更可擴及至長輩的生理養生、心靈陶冶等樂齡化層面。
長照機構也將翻轉過去傳統的如醫院般冰冷、老舊的形象,如日本在二○○○年推行《長照保險法》後,長照產業蓬勃發展,建築養生村、樂齡宅等,使長照能有更新穎更有溫度的選擇,至今已發展成擁有數萬員工、經營超過千家連鎖機構的股票上市企業,而這也是開放長照轉型產業化的關鍵。
人力資源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就是指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方法,對與一定物力相結合的人力進行合理的培訓、組織和調配,使人力、物力經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時對人的思想、心理和行為進行恰當的誘導、控制和協調,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盡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實現組織目標。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接受長照2.0服務者約有二十五萬人,然而國內有長照需求者已逾八十餘萬人,目前的服務涵蓋率仍不及四成,顯示仍高達百分之六十八的人未接受、申請長照服務。
申請長照服務須待照顧管理專員的評估及核可後,才具使用資格,也就是說並非人人都能享受長照服務,再說長照接手前的空窗期,同樣需要親人照料,因此民間團體才會疾呼「長照安排假」。
孝道觀念的影響
雖說有長照十年計畫及二十六萬的外籍看護協助,不過從上述統計可知,眼前仍有相當多數的失能、失智人口得靠家屬扶持。其實深受孝道觀念影響的國人,一直是社會最堅實的照顧人力,這點從勞動力參與率的變化亦能得證。
根據勞動部統計指出,目前全臺一千一百五十三萬勞動人口中,平均每五人中就有一人因家屬照顧之需而影響工作,也就有二百三十一萬人因照顧的的參與,造成工作受到影響。
照顧員未能投入市場
根據衛生福利部委託辦理照顧服務員訓練結訓學員就業意向調查結果顯示,參加培訓學員從未曾從事照顧服務工作者計有四成,未從事照顧服務工作者參訓原因主要為照顧自己家人;另外,受訓完後,有從事或曾從事過照顧工作者計百分之五十八,離開照顧產業的主要原因為:工作辛苦與福利不佳、薪資過低及專業形象有待提升等。
愛因斯坦曾說:「我們不能以製造問題時的思維來嘗試解決現在的問題。」臺灣社會家庭結構功能改變,由以往以家庭為主的照顧,轉變為尋求外界專業照顧,對長期照顧資源及長期照顧專業人力的需求,需要與日俱增。
這個觀點放到臺灣長照人才的發展與培育上,正需要重塑高齡社會價值和可長可久的長照體系,而打造更合時宜的照顧觀念和專業化人才的培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昀恬/輯)
《看見長照.長照看見:長期照顧與人力資源》
作者:葉至誠(社區發展協會祕書長)
出版社:秀威資訊
其他書訊:
《一流的人如何駕馭自我》
作者:布萊德‧史托伯格, (講師) 史提夫‧麥格尼斯(選手教練)
出版社:樂金文化
一流人士的成功,來自追求事業的熱情!尋找、發掘熱情是畢業典禮或是勵志演講中常見的題材。我們也看到許多天才,都能為了自己追求的事業而廢寢忘食,終於達到巨大的成就。
傳奇超馬選手安.崔森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完成一場超馬比賽至少需要20小時,崔森每週練跑120英里,而且不斷挑戰美國各地的超馬耐力賽。崔森的成功得力於她想不斷挑戰的熱情,看著類似的例子,我們都會認為:全心投入事業是成功的途徑。但是也有不少人,因為沒有妥善管理這股熱情,反而誤入歧途,使生活完全失序。
《音樂家的點子就是比你快兩拍》
作者:帕諾斯.巴奈(伯克利創意商學院創辦人), 麥可.亨里克斯(IDEO設計主任)
出版社:積木文化
透過音樂家的眼睛,我們能從本書一睹創意思維事發現場。經典如披頭四(Beatles)、大衛.鮑伊(David Bowie),乃至大賈斯汀(Justin Timberlake)、瑪丹娜(Madonna)和女神卡卡(Lady Gaga)等當代流行天王天后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以及擁抱多元的可能,都與Apple、Amazon、Adidas等知名企業的創新力與實驗精神,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作者以無數訪談穿插紀實的方式,呈現了這個令人振奮的概念。無論是企業家還是創意發想者,都能從中找到可以付諸實踐的工具,並在變化萬千的世界中,發揮令人意想不到的創造力。
《貓哲學:貓與生命意義》
作者:約翰.葛雷(政治哲學家)
出版社:春山出版
人類的哲學思想,有大半在討論人為何會痛苦,該怎麼避免痛苦,如何在充滿變動與失落的世界安身,如何過得幸福快樂。貓卻不同。貓不追求幸福,因為幸福就是牠們的預設狀態。
這本書的主題是貓的天性,以及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我們能夠從貓身上學到的,或許比過往的偉大思想家更多。本書作者葛雷是知名的政治哲學家,葛雷養貓超過四十年,他從自己對貓的觀察,以及過往哲學與文學對貓的描繪當中,娓娓道出貓的生命態度帶給人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