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越住越大》

醒報編輯 2022/05/12 20:10 點閱 2459 次

多數人對房子這麼亂的理由都是,「因為我家太小了」。但本書作者逯薇家裡只有30坪,卻住了六口人,她自豪的說「我家不算寬敞、更不算奢華」,但有一個值得驕傲的優點:永遠不會亂。

她是逯薇,地產商「萬科集團」前副總建築師,從事住宅研發多年,繪製超過兩千張室內平面圖、參與過二十萬套以上精裝豪宅設計案。多年實務經驗讓她發現,大部分人的家,問題不出在小,而是不知道怎麼善用空間,把它變大。

本書教你快速整理好家裡,讓生活空間更舒適。怎麼樣能讓可用空間大三倍的竅門,作者運用視線高度差,將低於腰部以下的物品,全都藏起來,改變視覺上的凌亂感,室內空間就瞬間大增。

我的家面積不大,卻足足塞了六個人。居住了五、六年後,累積了數量驚人的雜物。但人人都強調這些東西總有用得到的一天,即使我想丟掉一些物品,也很難執行。住久了,所有人都對凌亂視而不見,大家逐漸麻木。

某天,我打開頂上收納櫃的瞬間,被上頭一股腦兒掉落的物品狠狠砸了一下。
那一刻,我終於意識到,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只怕連氧氣,都得從物品夾縫中努力吸取才能獲得。空間飽和、物品爆棚的家,就好比肥胖者超標的血脂,無時無刻不向居住者施加無形壓力。

改善型居住方案

現代城市生活環境居住狹小,各位不妨想想難道住得更大,生活品質就會更好?有位朋友曾表示:「我終於換了房子,面積大了些,但不知為什麼,人活動的空間一點都沒變大,家裡還是那麼亂。」,其實改善型居住方案,除了擴大社區範圍、房屋面積之外,同樣需要提升的,是住在裡頭的人的居住智商。

就和情緒智商、理財智商一樣,居住智商就是你和住宅的相處之道,它的高低將會決定你的真實居住水準。它與房子的大小、新舊、租賃或自買、地點是否偏僻等都無關,只與居住在其中的人息息相關。

因此,與其煩惱買不起大房子改善居住環境,你還不如好好提升自己內在的居住智商。這樣即使不換房子,你和家人也可以享受到改善後的居住品質。

家的四級收納容器

一級:房屋。房子是家的容器。收納家人和回憶。二級:房間。房間是人和家具的容器,收納每天的生活軌跡。三級:儲物櫃。大型儲物家具(如衣櫃)是具體的物品容器,收納日常所需。四級:細分儲物件。如置襪格等,可提升大型儲物櫃的使用效率。

前三級的大型收納容器──房屋、房間、儲物櫃,其配置高低,是決定一個家收納成敗的基本條件。其實,即使房子不大,只要妥善安排儲物空間,收納量也能很充裕。

建立收納規則

而妥善安排儲物空間的關鍵,就是收納規則。用螢光筆將你家的平面圖中,所有的大、中、小型櫃子(如固定的壁櫃、廚房櫥櫃、浴室櫃、大衣櫃等)全部塗上顏色。但小型低矮的活動家具(如茶几、床頭櫃等),不在此列。

四項「收納合格標準」一、各處均布:家裡的每個空間都要安排收納區域。物品應就近收納。請檢視家中的每個空間,是否都均勻分布了代表收納的色塊。二、占地12%:平面圖中代表收納的色塊,至少應該占整間房子總地板面積的12%以上。三、立體集成:收納家具不宜過多、零碎,應優先選擇可集中收納的大型入牆式壁櫃。四、二八原則:收納應有藏有露。展示的物品和隱藏的物品比例宜為2:8。

虛實結合

藏:藏起80%的雜物之後,整個空間乾淨得如同一張白紙,你也更容易在上頭發揮創意。這剩餘的20%的展示空間,留給你心愛的收藏和裝飾品一個恰當的位置。

露:藏露得宜的大壁櫃,兼具超強的實用性與聚焦性。關鍵是掌握好「藏」和「露」的比例(即二八原則)。

收納常用空間

使用頻率較高的空間,最大特點就是需要同時進行多種操作(例如下廚時洗菜同時煮湯)。因此,預留固定比例的無櫃門,放置每天都在使用的物品,省去反覆開關櫃門的麻煩;也可以一邊進行手上的工作、一邊取放物品,使得動作更加順手、並提高效率。以下舉兩個例子:

洗臉檯櫃:中間的鏡子後方為隱藏收納,兩側開放格則為全露收納。鞋櫃:上層為隱藏收納,下層為全露收納,放置常用鞋和拖鞋。收納的捷徑──就是統一容器如果說收納有捷徑的話,「統一容器」必是其中最近的一條!

統一容器

無論多麼混亂的雜物,只要全部裝進外觀統一的容器,就能瞬間釋放出清爽整潔的正能量。換句話說,不論多麼惱人的收納問題,只要活用這條祕密公式,便能迎刃而解。

舉例來說,一般家用冰箱容量大多是300公升,使用塑膠袋或碗盤裹保鮮膜方式收納,看似塞滿了,實際使用空間根本不到一半。皺巴巴、軟趴趴的塑膠袋,完全就是整潔的頭號公敵!不僅凌亂難看,且密封性差、無法整齊疊放,空間效率極低。扔掉塑膠袋,換成透明保鮮盒,冰箱一下子就會顯得寬敞許多了!

最值得推薦的是玻璃材質的保鮮盒。不僅密封性高,還可以直接用微波爐加熱,或放進烤箱使用,用來盛裝沙拉上桌也非常漂亮。

用容器管理你的購物欲

習慣使用統一容器後,我學會了用容器來管理新增物品,而不是新增了物品再購買容器。例如,我家的衛浴間一共有六個替換瓶。過去我很容易衝動購買一些新推出的髮膜、洗面乳回來試試,現在則會在出手前冷靜思考:「家裡還有沒有多餘的容器可以換裝?」若容器不夠,衝動購物的念頭瞬間就打消了。

鞋子的管理也一樣,我曾經和大多數女孩一樣很愛買鞋子,因為荷包不豐,自然會以便宜貨為主,久而久之囤積了一堆鞋子。但現在我家裡只有15個鞋盒,這便成了我一年所有鞋子數量的上限。久而久之,逐漸捨棄無目的地去購物,身邊的物品也慢慢變得少而精。打掃和收納更輕鬆。

手做高品質鞋櫃

很多時候,生活中受限於各種條件,很難能有個現成的大容量鞋櫃。那該怎麼辦呢?試試動手DIY吧!自己搞定儲鞋神器!步驟一:撿一塊木板,自行裁切──免費;步驟二:五金行買四個支腳或者腳輪──100元;步驟三:上網買幾個紙鞋盒──15~50元/個

沿著牆角疊放紙鞋盒(底部裝上木板及支腳),只要確保底部穩固,堆得再高都沒問題。且紙鞋盒本身是抽屜式儲放,想抽出任何一雙鞋都很輕鬆。

##大客廳的祕訣
我家客廳是常見的「沙發對著電視」的長方形空間,尺寸還算寬裕。但我不喜歡L型沙發把客廳卡得死死的感覺,於是選用了相對較窄的三人座的皮質沙發和草編坐墊的組合,至於茶几和單人躺椅,我也選擇了低矮緊湊型的。

想要客廳真正「顯大」,祕訣在於:可以活動的家具,盡量不買太大的;固定收納的家具則要盡量做大!

客廳需要收納的物品種類很多,有毫無美感的日用品,也有代表生活品味的精緻擺設。兩者的藏露選擇,必須控制得當。以視線高度為基準(腰部以上的範圍),美麗的物品一律放在上部;不美的物品,全部隱藏在下方。這樣看過去,沒有皺巴巴的紙袋、塑膠質感的玩具,只有吸睛的工藝品以及乾淨的櫃門。家,自然就很美啦。

專用掛鉤縮短更衣時間

據說,女生出門前搭配行頭的時間平均為10分鐘。挑、穿、脫、換,再加上鞋子和飾品的選擇、猶豫⋯⋯總之,像我這樣的賴床症重度患者,起床已經晚了,穿搭還得花老半天,難怪天天遲到!這裡告訴大家一個小撇步:把附標籤的掛鉤反過來朝上,用螺絲固定在櫃門上,就變成了「明日行頭專用掛鉤」。

掛鉤距離地面大概1,700mm左右即可,掛上衣服後剛好映照在對面的全身鏡裡。前一天晚上就提前準備好明日的穿搭,連衣服帶飾品掛上、鞋子也配好。起床後就不用再浪費時間選擇,直接穿上就出門!
(昀恬/輯)

《小家,越住越大》
作者:逯薇(網路圖文作家)
出版社:大是文化

其他書訊:

《零阻力改變》
作者:凱蒂‧米爾克曼
出版社:天下雜誌

本書作者凱蒂‧米爾克曼是Thinkers50管理思想家,她發現,我們難以改變,常常是因為不了解問題的癥結,因此用錯方法或找錯工具,屢戰屢敗之下,漸漸失去了動力。

他在書中提到,行為科學領域發現了多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對抗拖延、惰性、先樂後苦的衝動、健忘與自我懷疑等最頑強的內在阻力。如「新起點效應」、「誘惑綁定法」、「承諾機制」這些方法已經被用在提升疫苗接種率、減少醫院開立非必要藥物。

《台灣小吃輕鬆上手》
作者:潘岱儒(阿儒師)
出版社:橘子出版

全世界公認必吃的美食,旅居國外思鄉必學的家鄉味,更是喜歡台灣美食者的必點美味。嚴選台灣各地經典麵飯、羹湯、點心、冰品、飲料,包含:滷肉飯、排骨酥麵、蚵仔煎、彩色涼圓、珍珠奶茶、米苔目冰⋯⋯,完美複製大廚好吃配方及烹調技法。

本書以圖示處理食材,讓你備菜不手忙腳亂。關鍵作法提醒,讓你輕鬆學會烹調技法。高成功率,在家也能做出大廚道地美味。

《建築的面龐》
作者:徐純一
出版社:麥浩斯出版

作者徐純一是建築研究教學與實做者,他耗時30年採集並紀錄全球建築,豐富影像與深刻觀點,緊扣時代發展的脈絡,綜觀歷史、哲學、文學、藝術、建築、設計等面向,收錄近3,000張建築作品圖片輔以圖說明,實地考察找出脈絡,建構現代主義以後的建築立面系譜論點,詳述每種樣型背後的時空、環境風土、材料、工法、造型、結構等與人之間的關係。

學建築、做建築、喜愛建築,從建築觀照人生,建構看世界的角度與方法。
人們下意識地尋找建築的入口,而區分出正面、背面,從明確顯著、弱化甚至消失,建築的面日趨複雜多元,甚至不成樣子。建築的容顏/立面是目視的第一印象,是複雜構築下統合的結果,記錄結構與開口的抗衡,更是設計者無聲卻有力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