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磨損不可輕忽,鍾承翰醫生(右)建議平日多運動、控制體重,否則嚴重的話要動手術。(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system/assets/images/000/070/504/big/%E8%86%9D%E9%97%9C%E7%AF%80%E7%A3%A8%E6%90%8D%E4%B8%8D%E5%8F%AF%E8%BC%95%E5%BF%BD%EF%BC%8C%E9%8D%BE%E6%89%BF%E7%BF%B0%E9%86%AB%E7%94%9F%EF%BC%88%E5%8F%B3%EF%BC%89%E5%BB%BA%E8%AD%B0%E5%B9%B3%E6%97%A5%E5%A4%9A%E9%81%8B%E5%8B%95%E3%80%81%E6%8E%A7%E5%88%B6%E9%AB%94%E9%87%8D%EF%BC%8C%E5%90%A6%E5%89%87%E5%9A%B4%E9%87%8D%E7%9A%84%E8%A9%B1%E8%A6%81%E5%8B%95%E6%89%8B%E8%A1%93%E3%80%82%EF%BC%88Photo_by_%E5%91%82%E7%BF%94%E7%A6%BE%EF%BC%8F%E5%8F%B0%E7%81%A3%E9%86%92%E5%A0%B1%EF%BC%89.jpg?1648023568)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關節退化不是長者專利!平常要多運動進行預防。翰群骨科診所院長鍾承翰23日表示,當膝蓋疼痛,走路關節卡卡、有聲音或無法久站時,就可能是關節退化的徵兆,需要儘早進行治療,否則就要動手術,容易影響生活。他建議平常可多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除了降低膝蓋負擔,也可控制體重、延緩關節磨損。
鍾承翰說,一般膝關節受損通常是用物理治療、打玻尿酸等方式進行保守治療,若狀況持續沒有改善就需要動手術。過去常見有膝關節鏡手術、脛骨高位矯正截骨手術、膝關節微創手術等,但這些手術容易產生較大傷口,且復原期較長,容易影響患者生活品質。
如今醫學進步,可透過「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加上「膝關節微創手術」的療程,讓手術的恢復期縮短,無需住院,而且恢復速度很快。過去曾接受療法治療的72歲邱女士表示,她在術後90分鐘就可以不用輔具走路,術後3天就幾乎能一般行走。
另一位病友黃先生表示,他已經進行3次十字韌帶重建手術,最後一次在鍾醫生的幫助下,整個手術只要45分鐘就完成,且不用住院,目前仍在努力進行復健與肌力訓練。
醫生也建議,延緩膝關節退化從日常作起,包括補充保養品、適度的運動包括散步、游泳、騎腳踏車等有氧且對膝蓋衝擊小的運動,不但可增加肌肉力量與耐力,也可促進新陳代謝,間接有效控制體重、降低膝蓋耗損;體重過重者(BMI>25)應進行體重控制,降低身體長期負重對關節軟骨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