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創傷痕影響身心 北歐建立反霸凌文化

簡嘉佑 2022/03/15 15:01 點閱 6811 次
研究指出,兒童受到霸凌的影響可能會持續數十年,而長期下來,將面臨更大的心理和身體疾病風險。(Photo on Pixabay under C.C. License)
研究指出,兒童受到霸凌的影響可能會持續數十年,而長期下來,將面臨更大的心理和身體疾病風險。(Photo on Pixabay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霸凌傷痕長存,在校園建立反霸凌文化!研究指出,兒少時期的霸凌行為會造成被害人身心理的長期影響,包括恐慌、想自殺的負面想法更頻繁,更容易出現糖尿病等疾病。北歐心理學家推動反霸凌運動,學校應建立霸凌調查機構,讓學童自行討論霸凌議題,盼能將反霸凌的想法根植於校園文化中。

霸凌戕害身心健康

衛報》報導,近期的研究表明,兒童受到霸凌的影響可能會持續數十年,而長期下來,將面臨更大的心理和身體疾病風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心理學教授路易斯表示,霸凌很晚才被視為是「有害的行為」,在過去認為欺凌是很正常的事情,更可以幫助孩童塑造性格。

哈佛精神病學期刊》指出,一名小時候受到欺凌的女性,未來罹患恐慌症的可能性是其他女性的27倍、自殺的想法和行為則增加了 18 倍。此外,受霸凌者可能出於難以信任他人的原因,在人際相處遭遇困境,進而影響他們的社經地位。

路易斯的研究指出,霸凌產生的壓力可能對身體造成實質上的傷害。她發現,曾在7到11歲頻繁遭受霸凌的人,成年後的身體發炎的狀況較其他人頻繁許多,且更容易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症狀。

反霸凌計畫

北歐心理學家歐威爾斯曾發起「霸凌預防計畫」(Olweus Bullying Prevention Program),致力於從根本的學校文化做起,讓霸凌行為不再猖獗。克萊姆森大學發展心理學教授林伯說,首先,學校應建立專門的調查機構,向學生們詢問經歷,有助於預防未來霸凌事件的發生。

再者,林伯說,「學校裡的每一個成年人都應該建立關於霸凌的基本認識,包括學生餐廳工作的阿姨、校車司機與管理員等。」她表示,成年人應成為好榜樣,向學童展現霸凌零容忍的態度,並且定期監督狀況。

第三,學校可以開放學生在課堂上討論霸凌,包括什麼樣的行為是霸凌、可以如何幫助霸凌的受害者等,而這樣的討論有助於反霸凌的概念根植於學校文化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