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識讀」是公務員必要的職能嗎?

陳敦源 2022/02/10 09:51 點閱 1411 次

當代公務人員在傳統考用知能之外,如果想要對外在環境有感知(或是超前佈署的能力),媒體資訊傳播的知能是不可或缺的,當然,我想說的並不是去當網紅、編劇拍片、甚至懂得行銷市場分析等動手作的能力,而是一種「有知覺」(awareness)的「媒體識讀」(media literacy)能力。

媒體識讀的定義

我簡單地將公務人員的媒體識讀能力作一個定義:「公務人員學習對媒體加以社會性、批判性的分析,並接觸、使用媒體,創造出多樣型態的溝通能力,而獲得這種能力的努力稱之媒體識讀,而這力量可以協助政府處理危機、行銷政策與維持形像。」

這其中,有三個重要理論概念,是這種識讀能力的骨幹。第一,腦中圖像與真實世界;第二,議題設定理論;第三,說服的「人格-理性-感性」的三合一理論,這三項簡單且重要的理論學習,可以讓公務人員習得基本的媒體識讀知識。

媒體的功用

第一項,「腦中圖像與真實世界」理論是Walter Lipmann所提出的(註一),就像那將當兵口號看成金錢遊戲的人,他腦中圖像經過媒體的中介,將外在的世界解讀成自己腦中的圖像,而媒體的功用就是從中影響一個人外在世界照映到腦中圖像的樣子。

第二項,「議題設定理論」(agenda-setting)是由兩位傳播學者觀察美國選舉中媒體作用的理論(註二),媒體與大眾腦中公共議程設定有關係,因為媒體無法指揮人思考,但可以告訴你當下該想甚麼,就像附圖那張充滿議題的畫面,人都需要被告知那些是重要的。

三個關鍵要素

第三項,人格(ethos)、情感(pathos)、邏輯(logos),是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在數千年前歸納出良好溝通的三個關鍵要素;政府的對外宣傳是否真能服人,可用這三要素來檢視其說服效果,附檔的影片宣導地方政府的疫苗治理效能,當然就可以用這組概念來檢驗。

由於Web 2.0下社會橫向聯繫成本歸零,政府面對不同事件的回應時間大大縮減,因此,導入新的資通科技是一條可行的路,這就與政府的數位轉型有關了。

「媒體識讀」的專業,正是那些國考沒有考,但是進入公家機關卻很需要的知識之一!

註一:他曾經說過下面這段話:「我們都是自己腦中圖像的俘虜,我們相信自己所經歷過的那個世界,就是真正存在於外在的真實世界。」(We are all captives of the picture in our head - our belief that the world we have experienced is the world that really exists.)
註二:McCombs, M. E. and Donald L. Shaw. (1972) "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36(2): 17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