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時晴〉哀飛官殉職 空勤、地勤恐陷窘境

蔡又晴 / 資深媒體人 2022/01/13 19:35 點閱 1483 次

F-16V戰鬥機不幸墜機,由於墜機前飛機姿勢已經明顯倒飛,加上飛行員在過程中一直長按發話鍵,也讓人憂心飛行員當時的身體狀況已十分不適。

飛行員訓練遭壓縮

不過這意外凸顯的是,因為中共軍機頻繁逼近我西南空域,導致我方軍機必須不斷升空攔截,或者直接在其他空域停止任務,改飛到相關區域驅離敵機。不但嚴重增加空軍飛行員負擔,更讓空軍原先的訓練時數與課程受到影響,間接導致培訓空軍飛行員的時數遭到壓縮。

飛行員的養成訓練遭到壓縮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翻開這次失聯飛官的訓練記錄,從2020年3月起,至今22個月,F16飛行時數卻只有60多個小時,等於每個月的訓練時間連正常情況的三分之一都不到,雖然中共軍機擾台視不可抗力的因素,但的確需要空軍正視飛行員養成問題。

同型戰機頻失事

這兩年光是主力訓練用的F-5E戰鬥機就摔了三架,其中有兩架還是發生空中擦撞,其實以國軍飛行員的程度跟訓練,不該發生這樣的問題。

另外像是2018年,空軍第五聯隊的F-16戰機,在模擬對大台北、基隆港發動戰機空襲時,卻因為空軍戰管指揮失當,導致飛官於新北市瑞芳五分山區撞山殉職。而2020年11月,飛官蔣正志駕駛F-16戰機執行夜航訓練,起飛2分鐘後便失聯,疑似是因為空間迷向導致飛機摔進水中,至今沒有尋獲飛機跟遺體。

從這些出事的因緣,都顯示空軍不論是空勤還是地勤的訓練,都有出現不足的窘境。因為美中對抗加上共機擾台的大環境因素,囿於飛機數量跟飛官人數,要苛責國軍也不盡公平。

缺乏安全保障

難道要空軍對於敵機臨空視若無睹?可想而知,空軍也必然是全力以赴,甚至是盡力過度。既然是大環境的因素,就需要政府用更大的視野來處理,例如說敵機接近西南空域,是否更多比例以飛彈來追瞄驅離,而不要讓國軍飛機一再升空消耗。

長期來說,應該考量增加飛官的數量,以及採購更多戰鬥機來分擔空防壓力,當然,這牽涉到龐大的國家預算與複雜的國際戰略局勢也不是我方想買多少戰機都可以任由己方決定的。

但至少在預算分配跟人才養成上,的確需要更多的資源,畢竟戰鬥機可以再買,飛官的寶貴生命跟訓練過程都是無價之寶。就像之前F-5E戰鬥機的彈射椅,也是經歷太多次事故才更新,對飛行員的安全保障都是威脅。

停止一昧譴責空軍

最後希望國人還是要了解,目前台灣所遭受的空防壓力,比起過去壓力是倍增,一昧譴責空軍未盡妥善,其實並不公平。畢竟飛官養成不可能一朝一夕,身為軍人面對外敵騷擾,只能勉力迎擊。

這些飛官都是台灣的英雄,在明知訓練跟裝備都有所欠缺的前提下,仍然時時警醒,捍衛台海空域。那樣的壓力,若非當事人難以想像,尤其是這些飛官家庭,都對其寄望甚深,發生意外對他們來說更是永遠的痛。讓我們多為空軍打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