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視窗〉政商關係助長不動產炒作?

何其台 2021/12/13 11:11 點閱 1206 次

網友票選台灣不動產今(2021)年代表字是一個「漲」字,原因不外乎台商回流設廠、游資充斥、低利率時代、通膨效應、缺工缺料、外貿暢旺,更重要的是人為炒作,政商關係糾葛不清,政府無魄力解決,中央踟躕不前所致。

房地產利益糾葛

長久以來,建商與政客牽扯不清的利益共生關係,最為人詬病,從公有土地標售、都市計劃或更新、地目變更、建照執照、使用執照、雜項執照、拆除執照、山坡地開發、⋯,每一項牽涉不動產業務,背後都有龐大利益,說不完官商勾結故事,即使數不盡的弊案爆發,再多官、商瑯璫入獄,還是有數不清的飛蛾,繼續撲火。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不動產炒風正熾,6都房價普遍上漲2至4成,實坪縮水10%,土地飈升幅度,更是以倍計,國民所得永遠趕不上不動產上漲速度,貧富差距已達6.13倍,連3年擴大,創8年新高,政客難道會不知道問題嚴重性,以及對人民的傷害?問題是利益共生,官僚又如何下重手扼止炒風?

囤房稅是解方?

囤房稅、空屋稅、房地合一稅、融資限制,阻擋得了炒風嗎?以囤房稅為例,財政部計劃於明(2022)年1月底、2月初提出「囤房稅」修法評估,函詢地方政府態度,只有台北市建議上調最高稅率,其他縣市希望維持現行1.5%至3.6%的稅率區間。

目前只有台北、宜蘭等地,根據持有戶數多寡,採取高低不同的差別稅率,最近台南修法跟進,高雄、新北、台中、桃園表態加入。問題是對眼前不動產飈升能遏止嗎?囤房稅是長期政策工具,短期效益不大。

台北市現在囤房稅針對持有4戶以上大戶,分級課稅,但是全台有4間房屋的人,只佔3.9%,一般自然人持有數戶住宅,只要出租,應可順利移轉租稅負擔,只會增加租屋者的負擔,對自然人大戶威脅不大。

空屋多在建商手中

真正擔心囤房稅的應該是建商,全台空屋率高達19.3%,遠高於國際平均的3至5%,空屋從2000年的123萬戶,上升到166萬戶,相當於每6戶就有1戶空宅,即使空宅嚴重,而且超過8成掌握在法人(即建商)手中,近5年新北市申請的建案,仍然增加1倍,可見炒房以及囤房之手還是建商,不是一般自然人。

2018年台北市計劃推出囤房稅,立即被藍綠議員聯手夾殺,直到2019年底11月才闖關成功,新北市2018年囤房稅上路,在建商壓力下,被議會迅速下架,其他各縣市面對的問題,有何不同?台灣房價所得比已經來到21.78,高居世界第14名,造成租金飈升,年輕人無力買房或租屋,遑論結婚生子,導致人口銳減,高齡化趨勢。

多管齊下解決炒作

囤房稅足以造成建商長期持有不動產成本,而不得不折價出售,但是眼前房地產飈升現況,恐怕還是要以房地合一稅遏止短期交易,再配合不動產信用管制、預售屋合約轉讓限制、解約申報登錄、管制私法人購屋、禁止炒作行為、建立炒房檢舉制度,多管齊下,才能發揮遏阻效果。

不動產炒作最大的問題,應是政商利益糾葛不清,中央不宜將遏止炒風責任推給地方,地方亦不應忌憚派系利益勢力,不敢伸出正義之手,遏止炒風,唯有中央與地方合作,透過租稅及各項行政力量,撇開糾葛不清的利益共生關係,拿出擔當與魄力,才能徹底遏阻不動產炒作歪風,實現居住正義,還人民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