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以為,人與人關係緊密,就是彼此有許多共同點和興趣,一拍即合。但事實上,心理學研究指出,人與人合得來、相處融洽的比例很低。
不管是跟家人相處,或是與伴侶或同事互動,總是會分分合合、吵吵鬧鬧。但心理學大師楚尼克告訴大家,這些波折不但沒有壞處,而且還是發展情感與社交能力最重要的因素。
本書奠基於楚尼克博士的實證研究,再加上高德醫師的個案說明,讓讀者能從熟悉的情境中找到自己當前所面對的問題,並從全新的角度看待過往的人際關係,更能把人生的種種不順遂當成向上的推力與種子。
人手失手,馬有亂蹄,不管是養小孩、談戀愛、跟新同事打好關係或是人生路上的任何挑戰,誰都會有失策的時候。作決定與行動時一時疏忽,事後來看,就會發現漏洞百出。
修補缺陷獲得能量
不過,關係本來一定會有缺陷,我們靠著修補它們來獲得能量,除了化解不安與煩惱,同時培養自身的創意、凝聚力和複雜性。化解混亂失和,重新連結,不僅帶人喜悅,也讓人有所成長。
這個想法也許令你吃驚,畢竟大多人都期望自我及人際關係完美無瑕。能與重要的人「心有靈犀」,總是令人嚮往,當中彷彿有種神祕的吸引力。滿心期待關係美滿、情感協調,一旦事與願違,便會大失所望。
面無表情實驗
從某段面無表情的實驗影片中,我們看到完美主義如何讓人大栽跟頭。影片一開始,母親和她兩歲大的女兒表現出絕佳的默契,一邊玩娃娃還能幫對方接話,彷彿是彼此肚子裡的蛔蟲。看樣子,這對母女達到完全的同步性,且絲毫沒有溝通不良的狀況,其樂融融的畫面十分賞心悅目。
可是到了母親面無表情的環節,女孩卻完全崩潰,肢體動作越來越狂亂,就連見過各種場面的實驗人員也看不下去,馬上中斷實驗。母親迅速恢復神情,嘗試與女孩互動,可是後者並不像先前的女嬰那樣和緩下來,情緒越陷越深。
逕自判讀感受
她不停喘氣,也對母親的安撫視若無睹,還憤怒地出手打媽媽,哀怨地說:「妳剛剛幹嘛不理我?」畢竟這是實驗,對媽媽來說,女孩的疑惑實在是天大的難題。然而,媽媽也沒有意識到女兒的痛苦,只是回答:「不要動手!」她沒有發現女兒的憤怒,於是接著問:「妳很難過對不對?」小女孩顯然不是難過,也許媽媽只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逕自判讀女兒的感受。
她一味灌輸自己的想法,但沒有聆聽女兒的心聲、解決對方的困擾。在這次實驗中,不管是媽媽還是女兒,兩人都錯失了修復失和的契機。
儘管母女一開始的互動無可挑剔,但是缺乏失和與修復的經驗,小孩便因為短暫失去母親而手足無措。我們彷彿親眼目睹,隨著照顧者片刻的離席,女孩逐漸發展的自體也一併消失了。
勇於衝撞出火花
嬰兒有足夠的失和與修復經歷,隨著時間長大,就能跟自己說「我能改變情況」。無論是嬰兒或成人,只要在關係裡一而再、再而三經歷失和,就會逐漸發展出能動性,也就是我們在第一章談到的,有能力掌控自身生命並採取有效的行動。能動性會幫助個體建立正向的情感核心,樂觀迎戰前所未見的情況。
相反的,倘若一味期許完美,個體就會錯失機會去克服艱難,成功達成完整的人際關係,也沒有辦法去挑戰彼此的界線,衝撞出火花。
以寬容態度對待
修通失和與修復的過程至關重要,是形成人我分際,區分「我」、「你」、「他」的過程。溫尼考特發現,在生成自體的過程中,嬰兒會挑戰照顧者的界線。他認為,正常的兒童才不會跟照顧者產生完美的情感協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只會不斷製造問題和搞破壞。溫尼考特在給家長的文章中寫道:
正常的兒童是什麼樣子?會吃飯、有長大、一臉笑咪咪就好嗎?絕非如此。對父母有信心的正常兒童,會傾盡全力,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搗亂、破壞,還會消磨、糾纏和佔據父母的空間和時間,更有許多莫名其妙的恐懼……如果你希望,孩子不要懼怕自己的想法,情感能力會不斷成長。那你從一開始,就要為他提供充滿愛與能量的環境,並以寬容態度對待他。
接受失和就有安全感
在生長環境中,家長容許兒童陷入混亂,他就能朝健康的方向發展,對於「我是誰」會有正面健全的看法。在規範行為的同時,家長若能小心呵護孩子的心靈,便能給予他們安全感。
本質上,我們就是在表達:「你現在很激動沒關係,我會待在你身邊,你不是一個人。」開頭提到的那位母親,顯然無法忍受失和,她渴望與孩子情感上完全協調,但這會破壞女兒逐漸生成的自體,並阻礙她發展能動性。
從小遵循父母指示
二十七歲的麥依是朋友眼中的人生勝利組。從小到大,她學業表現優異,課外活動又參加得多,也依照父母的期望,進入一流大學就讀。父母是傑出的學者,他們鼓勵麥依朝學術生涯發展,她也照做了,順著既定道路繼續就讀研究所。
後來麥依跟一個彬彬有禮的高中老師交往,她父母最看重文化素養了,所以馬上就接受這位男友。他們敞開雙臂歡迎對方,也趕緊催促麥依結婚。從小到大她都沒有反抗過家人,也都接受父母規劃好的未來,直到這段感情走到了盡頭。事實證明,高中老師是父母眼中的乘龍快婿,卻不是她的真命天子。
有生以來頭一次,在摯友的鼓勵下,麥依拋下光鮮亮麗的一面,縱身躍入不確定的狀態,盡情品嚐失戀的錐心刺骨。她感到悲傷又孤獨,卻保有一丁點的希望。於是她離開被窩,前去當地的健身房報名。重獲自由後,麥依恢復在週末游泳的習慣,小時候她就很喜歡這項運動。某天她碰巧認識了游泳隊的成員,便接受對方的邀請加入練習。
人與人的羈絆
麥依每週六都會和隊友進行晨練。在每次賣力划水前進的過程中,她感受到平靜與規律的力量,彷彿自我和身體合而為一。即使轉身出現失誤,她也會儘速恢復划水的動作。精神科醫師佩里談到,在走路、跑步和游泳等運動中,身體得快速交替動作,可以有效統整大腦、行為和情感。
結束訓練後,麥依會和隊友在置物櫃旁聊天,在腎上腺素催化下,不僅團隊情誼日益深厚,麥依的自體亦是日復一日茁壯。
麥依從游泳及友誼中獲得龐大的能量,令她有勇氣轉換職涯。她渴求與他人建立更深刻緊密的連結,於是決定成為社工師。她在職訓過程中認識傑斯坦。他們在一起總是吵吵鬧鬧,與過去平淡無奇的戀情截然不同。但麥依總算體會到,在失和的過程中,人與人的羈絆與親密感才會加深。
(興韻/輯)
《關係修復力》
作者:艾德.楚尼克,克勞蒂亞.高德
出版社:時報出版
其他書訊:
《孫主任的經濟筆記》
作者: 孫明德, 溫怡玲
出版社:天下雜誌
經濟學家、投資專家、政府預測模型百百種,各種媒體、自媒體、社群平台眾聲喧嘩,財經訊息真假難辨,該如何快速有效做出判斷?
不懂經濟真的很吃虧,你可能完全聽不懂財經新聞,但這些訊息其實與你的工作生活密切相關;你也可能上班了幾年,卻還是財經菜鳥。
看懂總體經濟,不只有助於投資理財,更和你的工作業務、經營決策、民生消費息息相關。經常受邀到理財講座、各大公協會、企業機構演講的孫主任觀察到,許多人其實不了解經濟,但已成為社會的一份子,就要為自己、為公司拚經濟。
《那些消失的古國》
作者: 張超
出版社:海鷹文化
現今的中國,不僅包括我們所認識的中原國家,還包括那些先後出現的文明古國。本書獨闢蹊徑,按照地理位置的不同,將出現在中華大地上的文明古國分為四個區域:西域、西南、漠北、南方,共計30個。
這些文明古國以不同的方式,讓我們重新思考自身對中國的認識,可以讓我們的心靈震撼不已,成為營養豐富的精神食糧。
難道你不想知道沉睡千年的樓蘭美女到底是何人?難道你不想知道聞名於世的汗血寶馬出自何方?本書於每篇正文之前均附上古國地圖,方便讀者查找古國位置,並且瞭解其與附近城市的地緣關係,有助於幫助讀者加深印象,獲得更全面的資訊與知識。
《煮一碗幸福的湯》
作者: 程安琪, 莎拉.陸薏絲
出版社:食為天文創
湯的味道有鹹有甜,配料可豐可簡,每一碗用心烹煮的湯,都盛滿了心意與營養,這就是幸福的感覺。一碗好湯可以為豐富的一餐畫上句點;為簡單的一餐增添色彩。日常在家裡做湯,當然要簡單又好喝,同時也要顧到營養的均衡,而甜湯更是一般人喜愛的點心選擇。
本書除了有25道濃湯、55道清湯及20道甜湯共100道食譜外,還有7種基本高湯的製作方法,內容豐富且完整,絕對可以滿足愛湯一族的需求。
清新爽口的西芹蘋果湯,惹味香濃的椰汁咖哩雞湯,層次豐富的酪梨酸奶油湯,應節佳品聖誕雜菜湯,健康有益的扇貝花椰菜湯,隨著本書,任何場合、任何季節,都能嘗到道地異國風味的好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