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簡嘉佑台北報導】中共投射兵力能力增強、運輸能力增強,都是進攻台灣的可能準備!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反駁「國安單位對中國威脅沒有警覺」的說法表示,政府已提出2400億的預算採購反艦武裝系統與飛彈,就是針對共軍攻台的不對稱作戰準備。軍事專家廖天威提醒,儘管中國策略劍指第二島鏈,但處於第一島鏈的台灣仍需料敵從寬。
解放軍威脅增大
蘇紫雲指出,共機近來頻於我國防空識別區(ADIZ)進行演練,顯示共軍想以空間壓縮我國空軍反應時間的企圖。另外,從071型綜合登陸艦、072型大型登陸艦到075型兩棲攻擊艦還有直升機部隊,共軍近年來逐漸增強投射兵力的範圍。
蘇紫雲也說,共軍的「第三艦隊」也要非常留意,就是以商船艦隊、汽車渡輪偽裝的方式,增加兵力投射的靈活性;在空中運輸部分,相對於過去的運8、運9運輸機只能運輸步兵,新的運20可以運送1台主戰車或是2台裝甲車,都是共軍擴張、進攻台灣的可能準備。
對此,廖天威表示,共軍勢力增強,如能夠使軍力卸載於更遠的地方、飛彈射程與精準的提高等,都顯現了「中國解放軍想要突破第二島鏈的企圖是存在的」。而從台灣主觀的角度來看,雖然台灣被認為第一島鏈的中央位置,但儘管中國劍指第二島鏈,也不代表台灣可以放鬆警惕。
廖天威指出,先前中國的大閱兵就是以台灣為假想的攻擊對象,而且無論是從中國「火箭軍」的完備或這從強化陸海空三軍來看,中國戰力都逐漸成形。他說,「台灣一定要料敵從寬,不能等現實真的發生了才做準備。」
國安單位仍有戰備
面對本報記者提問「為何國安單位、國防部沒有明顯的警覺或因應行動」時,蘇紫雲反駁稱是有做準備的,政院近日提出2400億《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條例》,將委由中科院向民間廠商採購反艦武裝系統與飛彈,就是針對共軍攻台的不對稱作戰準備,以快速、有效的飛彈集中火力攻擊共軍。
蘇紫雲也說,「外界都有後備部隊是撒豆成兵的迷思」。但台灣在國防預算有限、海島地形的考量下,後備部隊數量最好維持在27萬人左右,才能維持最好的戰力與靈活性,在增加戰備上則以增強火力取代傳統的兵力考量。
廖天威則從世界局勢略說,美國勢力從來沒有離開印太地區,且與印度、日本與澳洲等國的交好,都顯示「軟性圍堵」中共的情勢。他認為,中國所謂一帶一路的策略已經受到挑戰。而台灣在這方面的認知就相當關鍵,是否能從中獲取戰略位置,使台灣對「或戰或和」有更多的選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