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不容二虎。」── 中國古諺
麥克・布斯從日本的久里濱出發,從東京開車橫跨日本到福岡,然後乘渡輪去韓國,再採之字形路線一路往北探索到邊界,然後乘船前往中國。
到中國之後,乘火車從北京到北部的哈爾濱,然後從東部沿海城市到香港,再從那裡跨海到台灣,然後回到日本首都。途他採訪了多位在日本殖民韓國和台灣期間的當地人、各個研究東亞歷史的學者、當地各年齡層的記者、名人、一般百姓等等。
麥克想探問的是,為何這四個在地理位置以及歷史脈絡如此密切的國家會對彼此又愛又恨?特別的是,麥克把台灣設為這趟旅程的最後一塊拼圖,因而讓讀者更深入瞭解台灣和中國、日本以及韓國這三個國家的政治、歷史和文化糾葛。
甜點的領土象徵
藍色糖霜做的兩個小點,直徑幾乎都只有一毫米──它們是問題所在。兩顆微不足道的斑點,點綴在看起來美味可口的芒果布丁慕斯上面,這道名為「人民的春天」的甜點,經公布將出現在南北韓領導人的晚宴上。然而肉眼幾乎看不到的兩個點卻被日本人看到了,而且他們不怎麼開心。
日本正式提出抗議,極力要求這道慕斯從菜單上消失,但徒勞無功。晚宴當天,大韓民國總統文在寅、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領導人金正恩看到甜點送上來,都獻上了特別熱情的掌聲。
日本人之所以憤慨,是因為這兩個點被歸在朝鮮半島巧克力地圖的一部分,這幾個有領土爭議的島嶼,說實在也只不過是南韓東海岸一百七十七英里之外的礁岩群。在韓國,這些礁岩群被稱為獨島(Dokdo Islands),在日本則被稱為竹島(Takeshima),在英語國家則被稱為利揚庫爾岩(Liancourt Rocks)。
中、日、韓、台緊張關係
對南北韓而言,這兩個糖霜小點代表他們對昔日高壓統治者的蔑視。對日本來說,這是不必要的挑釁。而對於肯定正密切注意整件事的中國而言,糖霜小點事件意味了兩個鄰國持續敵對,這可是令人振奮的跡象,因為強韌的日韓同盟關係將對北京構成很大的威脅。
為什麼這些東亞國家不能和平共處呢?日本、韓國和中國之間的仇恨到底有多深,為什麼會持續到今天?破壞亞洲這三隻老虎的和諧,到底誰能獲利?我抱著這些問題踏上一段旅程,探訪從我成年以來便深深吸引我的那個世界。
從遠處看過去,中國、韓國和日本這三隻猛虎,再加上第四隻──台灣,如果能和諧共處,百利而無一害,不但地區經濟繁榮,文化和技術充分交流,還能帶來進步與和平,然而各國之間似乎總是處在嚴重衝突的邊緣。
第三次世界大戰
許多人相信如果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可能就從這裡開始,起火點說不定是北韓的內部動亂,或是台海軍事衝突或擦槍走火。長久以來,台灣海峽一直被疑似是全球下一個軍事爆發點。話說回來,也可能只是某人在獨島做了什麼蠢事就點燃戰火。
這幾個國家之間幾乎連年上演外交風波,首爾、北京、台北或東京的街頭有公開抗議,國與國之間則有貿易制裁和軍備競賽。政治領袖和外交官任意誇飾說辭,選民也做出相應的反應,世界各國看到這些徒勞之舉也只能嘆氣。
局勢更加緊張
局勢還越來越緊張。中國迅速累積軍備而發展成世界軍事強國,以海軍主導該地區海域。日本首相正試圖推翻和平憲法,以發展具侵略性的軍事能力。
台灣若單方面宣布獨立,幾乎肯定會促使中國武力犯台,可能導致美國參戰,目前有成千上萬的美軍駐紮在該地區。然後,當然了,平壤還有一個「小火箭人」,理論上他的胖手指還擱在核彈發射鈕上。
盲目的仇恨
東亞的仇恨不僅限於各國政府和軍事領導人的陰謀。固有、內在、盲目的仇恨,在這些國家的人民中間像煮火鍋似的,不時演變成暴力事件。
例如在二〇一二年,日本政府將另外幾塊有爭議的海上岩石收歸國有,陝西省西安市五十一歲男子李健利被人從車上拖下來,遭到一群暴徒毆打幾乎致死。李建利甚至不是日本人,他只是碰巧開了一輛日本車。
就在同一個星期,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的座駕在北京街頭遭到襲擊,大使本人無恙。
韓國抗日活動
某些熱門抗議活動每週都舉辦。旅途中,我在日本大使館外數百名抗議者發起的示威活動待了一會,他們是抗議二戰期間日本軍隊對婦女的性奴役。自一九九二年以來,這項抗議活動例行在週三舉行,參加的人其中有很多是學童。
北韓政權發表的反日言論不罕見,但南韓年輕人為何對於七十多年前的事件依然如此憤怒?挑起仇恨的是誰,為的又是什麼?
日本抗韓活動
至少有少部分日本人回應了韓國對日本的仇恨。我剛上路不久,在橫濱目睹了黑色廂型車隊從我身邊開過,車上的揚聲器不斷播放反韓的抨擊言論。這不是我第一次在日本看到這類抗議。多年來,各種右翼派系走上日本城市街頭,威嚇侮辱韓國民族,特別是在韓國人口最多的大阪。
日本人對韓國人到底有什麼不滿的?這僅僅是一場以牙還牙的抗議,還是兩邊的仇恨比日本海還深?
多面向的衝突
爭端不僅與日本有關,而且涵蓋多個方向。二〇一七年,韓國在首爾以南一座高爾夫球場部署了薩德反飛彈系統(終端高空防禦飛彈 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簡稱薩德反飛彈系統THAAD),大大激怒了北京,導致前往韓國旅遊的中國觀光客數量急劇下降,足以撼動韓國經濟。
表面上來看,這套防禦系統是為了對抗來自北韓的威脅,但中國認為自己的國界附近又多了一項美方軍事科技,這就是威脅,最後以非官方貿易制裁來要韓國好看。
歷史因素
這些敵對行動當然源於該地區的歷史,自一八〇〇年代末以來,這裡經歷過人間地獄的日子,戰爭、屠殺、強姦暴行、化學武器、砲彈襲擊、極權主義、飢荒、赤貧、政治壓迫、凌虐和核彈攻擊,這一切還存在人民的集體意識之中。
在這裡,歷史回憶有許多形式,而且往往更具爭議性也更分歧。例如在出發之前,我知道東京市中心有一座靖國神社,日本公民(偶爾也有幾位首相)會去那裡祭拜成千上萬為國捐軀的士兵,其中也包括戰犯。就算這令人反感好了,也沒辦法解釋該地區自毀性的國與國關係。
日本道歉效果
我也知道,戰爭結束已經七十多年,中國和南韓還在等日本為其罪行好好地道歉。但這也是令人困惑的事,因為多位日本首相和天皇都曾經在不同場合,向過去的敵國提出不同形式的「道歉」,表達「深刻悔恨」或「深切遺憾」。
什麼叫做道歉不誠懇,顯然只有韓國人和中國人才聽得出來,所以日本人的悔恨是否永遠也不夠?
迷人的遠東
從外界的眼光來看,這一切實在令人洩氣。住在世界其他地區的我們,每每想到遠東地區,就會自動列出來自這些古老文化的神奇又迷人的事物,包括偉大文明的藝術瑰寶和美味佳餚。
另外,還有林林總總的當代誘惑,從泡菜到 Hello Kitty,從〈江南 style〉到智慧手機。我們認為東亞人民都勤奮、充滿創意、有責任心,尊重傳統家庭價值觀,也為自己古老的文化遺產感到自豪。
除了「瘋狂鄰居」北韓之外,這年頭東亞人民並不傾向於宗教或意識形態的極端主義。
值得敬佩的東方國家
有太多東西值得敬佩:中國即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韓國從原本經濟弱勢,轉變為領先全球、大家最愛的高科技消費產品生產國。二〇一七年文在寅當選總統之後,韓國更展現出基層民主的典範。
日本仍然擁有地球上最文明、最禮貌的社會,其有形和無形的產品在全球的需求依然暢旺。可別忘了台灣這個能力傑出的小島,處在逆境之下依然能蓬勃發展。
美國的盟友
至少,韓國、台灣和日本應該是最堅定的盟友。他們都是經濟發達的民主國家,彼此有重要的貿易往來。他們也都是美國同盟,在軍事上依賴美國,也都非常顧慮中國的舉動。
然而,韓國對日本的執著有時到了一種瘋狂的程度,很多人都相信,要不是有美國,他們搞不好會與北京結盟來對抗東京了。
交織的文化
共產主義中國與其鄰國之間往往在意識形態和政治上存在明顯的分歧,但千年以來,這些國家在文化、基因和歷史方面都以互惠互利的方式深深地交織在一起。
中國給了鄰國儒家哲學、水稻種植、佛教、瓷器製造和茶葉,以及冶金術、文字和書法藝術的奧祕。近來,韓國和日本也為偉大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來自韓國的 K-pop、歷史電視劇和誇張的暴力電影,在中國、日本及其他地區大受歡迎,也就是所謂的「韓流」現象。
在過去的七十年裡,日本不僅為南韓、台灣以及近期的中國帶來發展製造業和出口業的經濟模式,也提供了資金支援和專門知識。無論去東亞何處旅行,都看得到日本料理大行其道,零售品牌如優衣庫(Uniqlo)、Hello Kitty 和無印良品(Muji)佔據商場的主要空間。
(宜臻/輯)
《一山三虎》
作者:麥克・布斯
出版社:愛米粒
其他書訊:
《讓提案過》
作者: 鄭君平
出版社:商周出版
每次為了要說服別人來證明自己的論點,我們會極盡所能並試圖把可能涵蓋的重點範圍全部說了一遍,但聽完後通常對方好像依舊保持自己的意見,絲毫沒有要接受或妥協,這其中有幾個非常重要的理由:
一、每個人都只有自己經驗的那一面
無論是針對一則新聞、一句話、一份圖表或一個評論,往往我們都習慣產生一個先入為主的「成見」,例如:談事業體的規模大小,你告訴對方這算是滿大的規模,但「滿大」到底有多大?每個人對規模大的想像不同。
二、每個人的感受程度差異性
職場上,每天都在溝通,無論是與外部廠商合作、面對多人會議、與老闆或主管進行報告等,因為每個人的背景、經驗、專業、說話、認知、價值觀、職位都不同,所以每個人對於「感受」很難有平等的標準。
《萬物皆有裂縫》
作者: 阿布
出版社:寶瓶文化
病至安靜無聲。精神疾病或許是最安靜的病了。從未去過精神科的醫學生們結束了兩週的病房實習後,回饋單上常會寫著:「急性病房好安靜,和我想像的很不一樣。」是的,除了少數的激躁暴力或自傷以外,大部分的時間,精神科病房內都是安靜的,彷彿有一種無法明說的秩序支配著這整個空間。
但或許住在病房裡的人並不一定覺得安靜是好的。安靜從各個角度滲透到他們的生活裡,那樣的安靜,霸道得像是一種噪音。
除了嚴重憂鬱症個案可能缺乏與人說話的動機以外,思覺失調症的負性症狀裡頭,也包括了話語貧乏(alogia)一項。不動,不說話,活著植物般的日子,一天一天像是葉片往下掉。時常看到他們在椅上坐著,盯著大廳裡的電視,眼神卻聚焦在更遠的地方;像是什麼都看到了,又彷彿什麼都沒看。
《當代法式甜點聖經》
作者: 海倫.路辛
出版社:常常生活文創
你的招牌閃電泡芙?鹹奶油焦糖閃電泡芙。這道甜點於何時誕生?我最初在Fauchon創造了它,但它在2012年12月重生,當時我開了第一間甜點店L'Éclair de génie。事實上,你和閃電泡芙有什麼「淵緣」?我不是很清楚……我已經做了十八年的閃電泡芙,不知道為什麼。這是某種強迫症。
因此,這種熱情是從Fauchon開始的嗎?是的,起初是柳橙閃電泡芙的效果很好。接著我創作了第二款、第三款、然後進入第十款,就這樣持續下去。後來,在2007-2008年,我提出「週末閃電泡芙」的構想。當時正值馬卡龍大戰,沒有人在乎閃電泡芙。而我們卻發明了這款週末單品,結果大受歡迎。
依你所見,鹹奶油焦糖閃電泡芙為什麼會成為最暢銷的產品?焦糖閃電泡芙是我們在各地最暢銷的商品,我不清楚為什麼。無論是在法國、中國、日本……自2012年甜點店創立以來,我們未曾改變過食譜。只是將馬斯卡彭乳酪(mascarpone)與焦糖的基底混合,搭配以焦糖製成的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