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張立)
1991年,阿力本來在一家雜誌社跑財經新聞,動念轉職到報社,那場如同大學聯考的排場有1000多人競爭,像極了愛情;錄取了6個編輯,阿力是其中之一。
剛入門的菜鳥,每天被規定寫日誌,對於公文書式的流水帳,阿力總是草草了事,幾度被主管指責像在鬼畫符,退回重寫。他依著在研究所寫論文時,已學會粗淺的電腦能力,透過打字列印貼在日誌本上交差,「繕本草書」頓時展現十足的「科技感」。
其實一分鐘30字左右的速度,根本只是個遜咖,但在當時已被封為「神童」。正巧報社開始推動e化,強制記者以電腦打字發稿,並開發編務系統,阿力當然參與了這項台灣報業史上劃時代的大事。
有一次,當時的採訪主任,這位音調很高、習慣在句尾上揚「嗯哼」的長官,對著阿力大吼,阿力說,她指著人罵電腦太笨;報社剛上線時,這種事幾乎天天發生,也習慣了。」轉型的過渡,對報社、對個人,都是不可承受的重。
那年九月,報社四十周年慶,李登輝總統參觀報社e化成果,阿力與另一位同事,在他面前打了幾個字,按下enter鍵就進入組版機成為報紙版面一部分,這是報社無紙化的重要一步;這樣的概念,大約就是把「步步驚心」反過來穿越,四爺騎著寶馬,卻遇到BMW的感覺。
後來在社慶典禮上,阿力領了一個「特別貢獻」獎牌,30年了,這牌子還靜靜杵在書架上,顏色褪了、金屬鏽了,但往事並不如煙。
這是那一輩人留下的足跡,在幾場風雨過後,就要抺去了痕跡,時光飛逝,它埋藏了多少人辛酸的往事;當年神童已然成為大叔,然後黑髮將染花白,然後皺紋將布滿臉龐。
敬妳!回不去的似水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