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教會、濟南教會 新建築雙獲獎

章文 2021/11/11 17:59 點閱 3093 次
淡江教會教會基地位在台灣最北端的淡海新市鎮。(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提供)
淡江教會教會基地位在台灣最北端的淡海新市鎮。(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章文台北報導】兩棟造價2.8億的教堂建築,最近同時獲得2021年台灣建築獎的佳作獎,令人欣慰。一棟是位於淡水新市鎮九層樓的「淡江教會文教中心」,一棟是位於台北中山南路的「濟南長老教會新宣教中心」。

工法呈現特色

前者由在德國開業的林友寒建築師,結合清水建築工坊與林彥穎建築師事務所共同完成,雙層厚牆的設計作為調節氣候物理環境的建築元素,空拍的十字架圖形成為特色。後者由張哲夫建築師事務所結合福住建設,克服困難的古蹟遷移與逆打工法,耗時8年完工。

競圖勝出、承接淡江教會文教中心建築的林友寒建築師說,這是「城牆中的教會」,淡江教會宗教的世界觀是永恆、普遍及公共性的。教堂建築的設計原則上都是以純粹的十字作為空間主體,設計淡江教會是以廣義的十字架為原則,將人的生活交織在慶典及日常之間,把自然帶進都市的生活。

AA
淡江教會背負著十字的光架默默地為這塊地服務。(莊育銘臉書)

克服天候困難

他說,教會基地位在台灣最北端的淡海新市鎮,是一個風大、多雨、面海的基地,建築必須面對風景雖好、但氣候條件比較嚴苛的自然環境,採用雙層厚牆的設計,作為調節氣候物理環境的建築元素,也可以同時扮演生活交織的空間與節能角色。

淡江教會有一半的機能是作為社福文教中心,強調的是溝通而不是階級、安全而不是距離。建築必須反映這個社會責任,背負著十字的光架默默地為這塊地服務。教會建堂專案代表廖昶安受訪時說,除了天候影響工程進度之外,清水模的工法(台灣最高清水模建築)也造成工期的延長,清水建築工坊負責人廖明彬克服困難完工,這垂直堆疊教會所需要的日常及神聖的空間,帶出愛與憐憫的社會性。2000坪的建築期望供未來10-20年使用。

全台大停電意外

建築過程遇到的最大意外,廖昶安回憶,是2017年8月全台大停電,那時正是教會地下室灌漿日,當天大夥兒一直忙到凌晨三時才收工。由於堅持教會不只是教堂建築,也應該有軟體與活動的預備,雖然今年四月已經取得使用執照,教會仍在訓練人力,預計明年初才會舉行獻堂禮拜。

濟南長老教會新宣教中心位於中山南路及濟南路口的市定古蹟濟南教會,主禮拜堂為日人井手薰設計,自1916年竣工落成至今,已成為區域重要地標。主禮拜堂東側的主日學教室為附屬建物,同屬市定古蹟,歷經地震、兩次火災及遭侵占等,決定變更重建。

AA
濟南教會此案是台灣第一個古蹟移動修繕新建工程。(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提供)

古蹟移動新建工程

這是台灣第一個古蹟移動修繕新建工程,濟南教會園區改建工程雖然僅地上兩層、地下三層,但難度甚高。主日學教室為古蹟,需由古蹟師傅施做。古蹟挪移的部分,除了不能損毀,且挪移位置仍在工地內,連續壁需分兩次施做,是全台首例,也因此必需使用「逆打工法」,先施做主日學教室原址1樓樑柱版,移回古蹟後,才能往下逐層開挖,施做地下室。

「這改建案是一百年來最大的一個案件,」濟南教會長老林文宗驚嘆說。張哲夫建築師特別指出,濟南教會案子特別之處在於基地小,要在很小的地方做相當多的工程,特別是要用兩個特殊的工法,一個是古蹟的遷移,另一個是「逆打工法」。

曾4度流標

為保護古蹟,這樣複雜、高難度和敏感的工程,幾乎沒有營造廠商敢接手,招標過程發包4次均流標。高齡93歲的福住建設董事長簡德耀一生從事慈善志業,看著教友們大家熱心奉獻的熱誠,因而挺身義務協助濟南教會承造,還不收管理費。

濟南教會會友新光人壽吳家祿董事長奉獻資源,在2010年11月協助提出宣教中心改建可行性評估。教友東和鋼鐵執行長侯王淑昭女士則推薦曾獲得全球卓越建築獎金獎的知名建築師張哲夫擔任建築師,張哲夫克服建蔽率、容積率和建物高度不得超過教堂屋簷高等重重限制,善用免計容積爭取空間,規劃了陽光樓,將聚會空間大量轉入地下一層,地上只施作二層,降低視覺壓迫感,並以玻璃牆面的穿透性,看見受遮蔽的主日學教室古蹟。

尊敬古蹟

「面對古蹟要站在一種非常尊敬的心態。」張哲夫建築師說明當初設計理念指出,因為古蹟是一個歷史,是沒有辦法重現的,存在是絕對需要被尊重,設計就是朝古蹟原地原樣保存的方向,其它的「配角」就是再從量體、高度和形式顏色搭配。因此主教堂在中間,主日學教室保留在原來位置,利用對稱手法,在對面安排了新的建築宣教中心,中間保留空間。宣教中心已於2020年9月10日峻工啟用。

AA
張哲夫建築師設計將濟南教會主教堂在中間,主日學教室保留在原來位置,利用對稱手法,在對面安排了新的建築宣教中心,中間保留空間。(張哲夫建築師事務所 SCFC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