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世界〉長期性新冠肺炎的後遺症

劉公典 2021/10/03 14:30 點閱 1031 次

曾患新冠肺炎 (COVID-19) 後康復的人數已經超過 2 億 3 千萬,但是康復數週或數月後,有不少人卻出現持續合併症,時好時壞,在臨床上把這種合併症稱為『長期性新冠肺炎 (Long COVID)』或『SARS-CoV-2 感染急性後遺症 (PASC)』。也有學者把這類病患,稱為『新冠肺炎長期拖曳者』。

有八成出現後遺症

美國 CDC 估計 COVID-19 患者有 10% ~ 30% 會罹患 Long COVID。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國王大學在一項多中心研究統計論文說,有 80% 倖存者在出院七個月後,會出現出至少一種後遺症,像是疲勞 (60.8%)、脫髮 (26.3%) 和呼吸困難 (23.5%)。

美國北卡州費耶特維爾州立大學萊文教授,從執業護士綜合有關症狀、風險因素和疾病管理資訊後,將 Long COVID 分為心理健康後遺症、肺部後遺症、中樞神經系統後遺症、心血管後遺症、胃腸道、腎臟和肌肉骨骼後遺症、體質症狀。

美國西北大學范伯格醫學院的分析發現,最常見的合併症是抑鬱症/焦慮症 (42%) 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16%),另外嚴重神經系統的傷害是『腦霧』 (81%) 、頭痛 (68%) 、麻木/刺痛 (60%)、味覺障礙 (59%)、嗅覺障礙 (55%) 和肌痛 (55%)等症狀。

『腦霧』嚴重影響認知

最明顯一種與中樞神經系統有關的神經性精神症狀,稱為『腦霧』,會嚴重影響一個人推理、言語、整體及處理速度的認知表現。腦霧與感染伊波拉病毒、茲卡病毒、A型流感病毒或癌症化療後,持續性併發症方面存在相似之處。目前,腦霧的發病機轉還未完全確定,但是推測可能與神經發炎,經由病原體和壓力刺激肥大細胞釋放介質,活化小膠質細胞並導致下丘腦發炎有關。

布拉格查爾斯大學第一醫學院認為,Long COVID 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損害調節中樞神經系統關鍵認知和情感過程的綜合神經系統功能。第一醫學院推測,由於大腦神經元需要持續高度代謝,必須即時和持續供應氧氣,而缺氧會使神經元功能失調。如果特定大腦區域微環境的缺氧有利於病毒繁殖,那麼在大腦缺氧區域的神經元細胞能量代謝可能會受損,從而造成神經元粒線體功能障礙。

亟待更多研究

這些受感染的個體表現及認知障礙行為,會降低對感染的保護,因此有利於病毒之傳播。就宿主相互作用而言,粒線體功能受損的影響也可能是 SARS-CoV-2 病毒的進化優勢。

目前,還無 Long COVID 之有效療法,但可以看到少數治療案例報告,像是使用抗焦慮、抗遺忘性或安眠藥物,如托非索泮(Tofisopam)、木犀草素(Luteolin)、氟伏沙明 (fluvoxamine),或增強型體外抗脈搏療法 (EECP)、認知行為療法 (CBT) 、針灸和按摩等,也都還需要更多研究。

上個月底 (9月底),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 終於宣布投入 4.7 億美金,招募美國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 Long COVID 的志願受試者 40,000 人進行研究,其中一半預計是兒童,包括新生兒,希望能在 18 個月內找出一些標的,及解釋不同結果的風險因素和生物學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