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防疫不應獵巫 製造衝突仇恨

醒報編輯部 2021/09/13 12:47 點閱 3259 次

防疫不宜針對個案,演變成追劇或獵巫,後果難料。英媒「每日電訊報」警告台灣,不當披露機組員確診,成為疫情代罪羔羊,導致社會歧視或唾棄畸型現象,不利飛安,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應深自警惕。

防疫不應獵巫

最近新北市一位外籍人士確診,連同妻兒、親戚,都成為矚目焦點,幼兒就讀學校也一再被影射,防疫主管機關鉅細無遺公佈足跡、篩檢報告,使其成為獵巫對象,是否妥當,有待檢討。

其妻表示:「他想看看台灣政府及媒體怎麼表現,如果最後還是充滿針對性、狹隘,且以欲加之罪 ,何患無辭方式處理,令人非常失望跟憤怒」。外籍人士心情,可想而知。

「每日電訊報」指出,航空機組員在台灣原本是人人稱羨職業,現在因機師確診成為輿論焦點,歧視現象將他們污名化,現在緊縮機組人員在外站住宿期間,不得離開房間,房卡被監控,導致有病不能就醫,也不可能有正常家庭生活,不當壓力影響身心健康,政府不宜低估可能後遺症。

仇恨、霸凌無益抗疫

2015年著名的德國廉航「日耳曼之翼空難事件」,副駕駛魯比茲長期嚴重憂鬱症,蓄意墜機,釀成150人全數罹難悲劇。現在台灣社會對機組人員歧視嚴重,包括他們的孩子被要求不要到校,醫療院所拒絕替他們治病,社會瀰漫獵巫氛園,認為是把病毒帶回的兇手,網站仇恨、霸凌加劇,甚至有人叫他們去死,妥當嗎?

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調查發現,機組人員在疫情期間,比一般人更焦慮抑鬱,政府警惕潛存的風險嗎?不當公佈個案疫情,不僅對當事人不公平,且後遺症難料。

防疫應尊重外籍人士

台灣有90%以上是本國籍,外籍人士因工作、通婚、求學、旅遊等因素,來台定居者不超過一成,以至於國人與外籍人士相處經驗不多,甚至常因好奇,言行常讓人感到不愉快,卻不自知。這次外籍人士因疫情遭洩露隱私,每天成為疫情中心及媒體獵巫箭靶,確實值得檢討,這種防疫方式,正確嗎?

台北市勞動重建運用處表示,最近在台長期居住、工作之外籍人士普遍反應,因疫情關係在大眾運輸工具上,屢遭國人歧視性惡言相向,顯示不當針對性暴露隱私,外溢效應擴散,對社會無益。

勿助長歧視

依據入出國及移民法第62條規定,任何人不得以國籍、種族、膚色、階級、出生地等因素,對居住於台灣地區之人民,有任何歧視行為或言論。指揮中心及國人必須警惕法律規定。

世界衞生組織一再呼籲,不要以歧視性言辭,對待疫情起源國家,美國總統拜登亦明確表示,不會以國家名稱冠於疾病之上,以至於現在以Covid 19、Delta、Mu等各類病毒名稱出現,取代國名、地名。個人確診資訊為隱私,疫情主管機關不應針對性外洩,製造社會衝突。

指揮中心官員多具醫界背景,應有防疫、醫學、法律專業,類此不當針對性資訊,不應披露,防止獵巫或仇恨、歧視言論漫延,破壞社會祥和,衍生難料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