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付大腸癌基因檢測 增加存活機率

呂翔禾 2021/08/15 16:33 點閱 5571 次
陽交大附設醫院院長楊純豪15日表示,轉移性腸癌的RAS基因檢測非常重要,且健保開始給付,希望民眾能多利用。(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陽交大附設醫院院長楊純豪15日表示,轉移性腸癌的RAS基因檢測非常重要,且健保開始給付,希望民眾能多利用。(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罹癌後基因檢測,針對不同大腸癌使用不同藥物,增加存活機率。」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15日的記者會上,陽交大附設醫院院長楊純豪表示,過去轉移性腸癌沒有經基因檢測,治療效率不佳,但自6月起健保開始給付RAS基因檢測,如果能發現基因是否出現變異而投藥,可縮短療程、增加存活率。

「台灣每30分鐘就會有1人罹患腸癌,80分鐘1人因腸癌死亡。」楊純豪說,如果拖到第4期的存活率甚至只剩下13%,因此透過早期診斷與基因檢測才能增加存活率。

高醫大教授王照元說,他有治療過個案是不菸不酒、規律生活的民眾,但在公司健檢發現異常,經診斷後為第4期大腸癌,基因檢測後發現是原生型,因此及早使用對的標靶藥物治療,最後連轉移到肝臟的黑影都消失了,再經過開刀將腫瘤細胞切除後,恢復的狀況也非常好,可見基因檢測的重要性。

楊純豪進一步表示,過去第4期癌症標靶藥物、化療雖然有健保給付,但在發現癌症時的基因檢測並沒有健保給付,但轉移性腸癌確診後,在癌細胞的RAS基因會區分為「原生型」與「變異型」,過去沒有基因檢測的狀況下,一般都是用抗表皮生長因子(EGFR)進行標靶治療,但有時候會出現療效不佳的狀況。

他說,後來發現約有40%是變異型,使用EGFR療效不佳,因此RAS基因檢測變得非常重要,如果能在診斷為轉移性腸癌的同時,檢測基因是否變異,就可有效延長存活期。王照元表示,經研究證實,進行完RAS基因檢測後,原生型的腸癌治療使用EGFR治療,存活期比過去還要長6-10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