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噪音:在專注力稀缺時代,奪回人生與工作主導權》

醒報編輯 2021/07/07 07:38 點閱 15247 次

我們的心智已經是一座戰場,正被大規模分散注意力的武器所侵擾。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與設備,在每天的工作場合和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不斷受到新留言、按讚通知,以及源源不絕的通訊軟體訊息轟炸。

毫無疑問,每個人的專注程度越來越低。我們因太多瑣事打擾而分心,甚至罹患「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放任大腦能量消耗在無意義的「資訊毒窟」裡,以致得付出更多努力使自己集中,才能解決眼前的問題。

本書是一本實用指南,以多幅輕鬆簡單的插圖為閱讀輔助,提供各種有效方法,試圖幫助我們適應這繁忙又喧囂的世界,讓每一天過得充實富足,奪回人生與工作的主導權。

我們每天都會讓自己跟無數個物品連線,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以及智慧型手錶。此外,還有汽車、機場、加油站、教室、辦公室、醫院和旅館裡的螢幕。這些物品會24小時不間斷地發出吵雜訊息。而且,還不止是這些物品。

專注力迅速消蝕中

我們的大腦是個勤奮的工作者,導致它更難以專注,甚至更容易分心。我們發揮注意力的廣度正在迅速消蝕,於是危機已經來到眼前。年復一年,時間教我們適應。許多人甚至不會發現注意力廣度已經縮減不少,這都是因為我們都亟欲關注下一件吸引自己分心的東西,比如簡訊、電子郵件、約會邀請、社群媒體貼文,以及有趣的短影片。

「資訊肥胖症」(infobesity)已成為新常態,並且會帶來可怕後果,我用幾個例子來簡單說明:

資訊肥胖症

過量的電子郵件:每天的電子郵件收件匣裡總有各式各樣的訊息,即使大部分的郵件都與我們毫無關係,這些信件仍會前仆後繼地進到信箱,要我們檢視內容並把它們判定為無意義的郵件,然後統統刪除。

智慧型手機的提醒通知:手機一整天都會震動並發出警示音,提醒我們要把它拿起來看一看通知內容。檢視我們的電子設備:對大部分的人而言,這是每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以及睡前最後一件要做的事。

社群媒體串流:無論是在個人網絡還是工作網絡中,我們害怕遺漏別人分享的最新貼文和更新內容,於是試著定期追蹤每則串流裡的回覆內容,以及相關趣聞分享。24小時不停歇的連線:當我們睡著時,資訊的流動仍不見休止,所有你想像得到的設備正無時無刻地在傳遞資訊。

花太多時間在線

發送簡訊及訊息:因為這使我們可即時與他人溝通,以至於大家似乎會無法克制地發送及接收訊息。新聞狂熱:新聞敘述打破並釋放人們內心的狂熱,促使人們去掩蓋、重覆、重整及探討新聞,並且表達自己的見解,直到這篇新聞成為眾所皆知之事,以及新聞讀者終於厭倦為止。

花太多時間在線:在資訊超載且持續耗費的年代,我們待在線上的時間超過離線時間。這些事情好似響個不停、無止盡的噪音。當我們讓自己暴露在時時不得鬆懈的環境中,將會導致嚴重的後遺症。在這個隨手都能取得資訊的時代,我們的注意力廣度變得越來越狹隘且難以掌握,我們過度刺激及過度使用大腦。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適應和控制這種新常態?

聽力退化及失神

美國鄉村歌手肯尼.薛士尼(Kenny Chesney)在一首名叫〈噪音〉(Noise)的歌曲中,用歌詞完美詮釋這種常見情況。他用歌詞唱出生活裡有太多資訊噪音,人們沒辦法擁有安靜空間,導致整個社會變得越來越糟。我們並不想過著這樣的生活,可是他人的說話聲還有數位設備都在爭奪你我的注意力,這些東西不斷轟炸,讓我們想逃,也逃不了。

我記得在就讀芝加哥大學時,有位年長的哲學教授每次上台授課時,總要先以慷慨激昂的態度,發表個人對公共事務的看法為開場。他曾警告我們,太大聲的音樂將危害人們的聽力。當時是1980 年代晚期,手提音響和搖滾樂演唱會正流行,可攜式音樂撥放器也漸漸變得受歡迎,比方說索尼公司(Sony)推出的隨身聽(Walkman)。他十分擔心太大聲的音樂會讓所有人變成聾子。

他更嚴厲地補充說,一旦他的擔心成真,受損的聽力將永遠無法復原。聽力受損與注意力下滑之間,存在一種密切的關聯性。當我們聆聽太大聲的音樂時,音量會調得很高,聲音資訊會不斷刺激我們,注意力廣度也跟著擴大。其實我們都有基本的聽力與心智能力,然而噪音使大家的聽力退化,而資訊超載則使專注力下滑。這是一場完美風暴。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東西對你我未來的影響。

接收資訊管道只增不減

《連線》(Wired)雜誌共同創辦人、同時也是公認的趨勢思想領袖凱文.凱利,在1990 年初舉辦世界首場虛擬實境會議。他還在其著作《必然》中,勾勒出我們的未來世界。他預測,在未來人們擁有的東西會變少,但卻會有更多管道去接觸一切。他寫道:

在未來三十年內,趨勢仍是去物質化、去中心化,同時由平台主導,雲端將持續勢不可擋。只要科技進步,讓通訊和運算的成本下降,這些趨勢必然越來越強勁。這些是網際網路拓展的成果,直到它們擴及全球,成為無處不見的現象。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化,實體(matter)將漸漸被智能(intelligence)所取代。

無論你住在世界的哪個地方,每個人都擁有這種管道。其他產業的領袖也提出下列預測,有部分已開始成真:

智能取代人工

全世界的人們都將可以上網。人們將持續連上網路,且不再需要登入特定串流。汽車將搭載順暢連網功能,讓人們在通勤時能有更多時間上網和通訊,因為在未來汽車將具備自動駕駛功能。

一切事物將在線上或透過應用程式去處理,未來在生活各方面(從付款到工作、個人活動及醫療)都將需要存取數位資訊。隱私,將成為唯一需要額外付費才能享有的東西。在未來,資訊將自行找到我們,不再需要花一丁點時間搜尋資訊。

虛擬互動是假象

越來越多資訊彼此爭奪你我的關注。我們會覺得大腦會有一種像被分裂成好幾個部分的感受,但卻又有點享受這種分裂感覺。當發現有人在自己的社群媒體上留下評論,或者點讚或分享貼文時,一股獲獎感受就會油然而生。

即刻收到某個人在線上的反應,無論是以何種形式(比方說點讚、點擊或分享的動作),都會促使大腦釋放多巴胺,從而讓我們會更積極地去做出點選以及滑動頁面的動作。

雖然那些電子設備和應用程式會仿效人類的互動方式,但那都不是真的,反而只會形塑出一種錯誤形象,讓我們以為自己有許多朋友,或者人脈很廣。隨著得消化更多資訊噪音,我們在真實世界的人際互動將會受到負面影響。

大腦將退化為蠻荒之地

就好比整天喝健怡可樂、吃爆米花一樣,你沒有吃下任何有益身體的食物,所以也將漸漸變得虛弱,並且染上疾病。如果我們花大把時間上網或沉迷遊戲和社群媒體,下場就是如此。隨著科技普及化,人們越來越花時間消化這些空泛資訊,白白浪費大腦能量,導致心智和精神變得空洞。最後,只剩與孤獨感、沮喪感和飢餓感為伍。

結果,我們很容易失神,不僅無法克制分心,還會養成分心的壞習慣。如此一來,大腦只想用那些空洞資訊來填飽自己。大腦會誤以為自己獲得有意義的資訊,但其實只得到毫無價值的訊息,進而變得越來越笨拙。

我們的身邊充斥這些有害因素和影響。我們的內心也充滿噪音,這已經成為所有人真實生活的一部分,而且還會傷害自己。想想你是否有過專注力下滑的情況,這就是你的大腦正在面對的危險情況。

(興韻/輯)

《零噪音:在專注力稀缺時代,奪回人生與工作主導權》
作者: 喬瑟夫.麥柯馬克
出版社: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