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序重職業、輕年齡 竟是專家的建議

林志怡 2021/06/22 17:50 點閱 2614 次
依照職業性質安排疫苗優先接種順序,讓各界搶破頭。(指揮中心)
依照職業性質安排疫苗優先接種順序,讓各界搶破頭。(指揮中心)

【台灣醒報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疫苗接種順序爭議不斷,台北市市長柯文哲21日建議,疫苗應該要「按年齡打」,區分類別或職業只是徒增困擾。但據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記錄,去年7月6日的最初版接種順序中,就已出現以「職業別」作為接種次序依據,且當初是依照與會專家委員建議、調整後達成的決議。

專家建議下考量職業

台灣疫苗相關事宜由ACIP進行最終審核,由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出任召集人,會議記錄顯示,參與7月6日會議的專家包括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與委員張峰義、 高端疫苗臨床試驗主持人謝思民等3位。

7月6日的會議紀錄提到,疫苗接種次序原案由疾管署提出,並在會議上依照專家委員建議與討論後,將將政府重要官員、村里長等人員納入優先接種順序。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起,共進行4次臨時會議,並留有會議紀錄,至少3度修改疫苗接種次序。

社會運作、染疫、重症風險三指標

關於接種優先順序的考量,據ACIP會議資料顯示,包括接種者需維持醫療、防疫、國家安全、社會機能或特定機構運作,或是因特殊需求必須出國、本身職業具有高染疫風險,或因為自身疾病、體質,可能在感染後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導致死亡等。

將醫護人員列為首要疫苗接種對象是全球的共識,但後續接種順序,美國、加拿大各國通常採行依照年齡、由高齡往年輕族群施打的策略,而台灣的第二、三、四、五、七類疫苗接種優先群都是以職業或工作性質安排,引起的爭議不斷。

其中,第二類(含政府防疫人員)與第七類(含國家關鍵設施必要工作人員,造冊供指揮中心專案許可)分別以「高接觸風險工作者」與「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為優先排定理由,但第二類引發政府官員接種特權爭議,第七類的接種資格卻讓各行各業搶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