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測謊技術的進步與限制

張瑞雄 2020/12/29 15:20 點閱 4681 次

通過分析人體的各種表情和各種姿態可以偵測到人們是否在說謊,已在現代生活中根深柢固,儘管有許多研究質疑測謊儀的有效性,但每年使用測謊儀進行的篩檢超過250萬次。

測謊儀測試行業的產值高達20億美元,包括美國司法部、國防部、國土安全部和中情局在內的美國聯邦政府機構在篩選潛在員工時都使用測謊儀。根據美國司法部的數據,超過四分之三的城市警察部門也使用測謊儀對僱員或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測謊。

測謊機器的限制

可以想見當一位無辜的人士面對測謊時,其心情的慌亂可想而知,反之一位罪犯面對測謊時,想必盡量鎮定以騙過機器,所以美國法律規定,除非雙方都同意,測謊結果是不能在法庭上當作證據的。

而且測謊儀機器太笨重,且測謊需要很多時間,因此無法在邊境檢查點、機場或大批人群中使用。所以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大家熱衷於研究新一代的測謊儀,人工智慧等科技的進步讓測謊儀有了新的進展,號稱比舊的利用心跳血壓等生物特徵的測謊儀測謊速度更快,更準確。

研究面部微表情

有一部美國犯罪電視連續劇叫《對我說謊》(Lie to me),片中主角和同事接受第三方(通常是當地或聯邦執法機構)來協助犯罪調查工作,並通過應用心理學來試圖發掘真相,劇中利用一套臉部表情和動作的編碼系統,透過被訪問者的編碼和肢體語言,來分析被訪問者是否在說真話或謊話。

該節目的靈感來自於面部表情專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的研究,他是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的名譽心理學教授。他在1980年代採取了現在著名的「微表情」(即人類不自主的臉部肌肉或眼神等的微小動作)理論,微表情是人類無法控制的,所以這些微表情就洩漏了人類內心的秘密。

AI測謊更脆弱

艾克曼的研究使他成為最暢銷的作家,他還為包括DHS和DOD在內的眾多美國政府機構提供諮詢。但他以國家安全為由,將研究數據保密,這引發了關於「微表情」是否具有任何意義的爭論,一些教授認為這種某種「微表情」具有某種意義是不可能人人一樣的,以這套理論用來測謊很有問題。

如果「微表情」的理論很薄弱,號稱有AI支持的測謊儀其背後的研究就更加脆弱了,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它們產生的結果是可信的。儘管如此,AI賦予的現代科技感正在將這些AI測謊系統帶入過去測謊儀無法滲透的環境,例如機場出入境、私人工作面試、貸款審查和保險欺詐理賠等等。

公司和政府開始依靠它們來做出有關客戶、員工、公民、移民和國際訪客的可信賴性的決策。但是撒謊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生心理過程,任何機器,無論其演算法多麼先進,是無法百分之百保證正確的!

不過科技持續進步,或許哪天可以透過掃描腦波就知道一個人是否在說謊,這對人類是福還是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