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生態可有「薪水」 最高每公頃付3萬

呂翔禾 2020/12/22 12:40 點閱 2046 次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左起)、林務局局長林華慶推動未來2年的「農地生態給付方案」,希望透過補助讓農地重新恢復生態多樣性。(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左起)、林務局局長林華慶推動未來2年的「農地生態給付方案」,希望透過補助讓農地重新恢復生態多樣性。(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農友耕種兼顧保育生態,政府將補助最高每公頃3萬元!」林務局22日發布「生態服務給付方案」,局長林華慶表示,台灣有許多珍貴物種,如水雉、石虎等,都棲息在高度開發的淺山地區,因此希望透過生態給付,補助推動生態農業、友善生態的農友,讓台灣農田的生態多樣性恢復。

補助增加農民保育意願

「農業生產與生態保育必須一起做!」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提到,其實農地在地下水涵養與生態保育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以前在學界做過研究時就發現,其實水稻田在保育、維護生態上的價值是1公頃6-8萬元的價值,雖然農委會補助不能給那麼多,但這也是台灣農業保育重要的一步。

林華慶說,雖然台灣在高山上有國有林、國家公園等自然環境保護,但台灣其實有55%的保育類物種,如石虎、水雉、台北赤蛙與草花蛇等,都是棲息在人類容易開發的淺山地區,因此希望透過「生態給付」的推動,讓農友願意保育生態、減少農藥使用,讓台灣農田重現過去「不小心可能會踩到蛇」的盛況。

生態與獲利兼顧

台南官田種植四角菱的農友陳先生表示,政府先前試行推動水雉的生態給付,他們的田就不使用化肥與農藥,並將田埂加寬,雖然田中有老鼠與福壽螺,但福壽螺會吃藻類,老鼠會吃福壽螺,老鼠則會吸引更多蛇與鳥類,打造友善環境下,就可以吸引更多物種前來,兼顧農作生產與生態保育。

林務局表示,生態給付方案有不同選擇,從最基本的保育生態、維持環境以外,如果願意打造友善環境等不同條件,滿足不同條件可以獲得不同補助,最高單向補助每公頃3萬元,範圍包括石虎、草鴞、水雉,還有金門地區的水獺,保育作為則包括田埂加寬、移除外來種、承辦棲地動植物觀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