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部會推動汞管制 9類禁製造、進口

臧品安 2020/12/02 15:30 點閱 2977 次
環保署化學局長謝燕儒表示,我國從2016年起透過跨部會合作,制定出「執行聯合國汞水俣公約推動計畫」。(photo by 臧品安/台灣醒報)
環保署化學局長謝燕儒表示,我國從2016年起透過跨部會合作,制定出「執行聯合國汞水俣公約推動計畫」。(photo by 臧品安/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臧品安台北報導】「一起邁向無汞家園,明年元旦起9大類含汞產品禁止製造及進口!」環保署偕同衛福部、農委會等部會2日發表「執行聯合國汞水俣公約推動計畫」跨部會成果,包括民眾關切的牙科用汞合金等,並宣布2021年1月1日起9類含汞產品禁止製造及進口,與國際共同邁向永續發展目標。

禁止9類汞產品

汞俗稱水銀,以多種型態存在於環境中,每個型態都具有毒性,相當濃度下會對大腦及神經系統造成損害,為保護人類和環境免受汞危害,聯合國制定出汞水俣公約,並於2017年8月16日正式生效。

「聯合國汞水俣公約訂定許多針對含汞產品淘汰或限量的管制規定,國際間也都很努力推動。」環保署化學局長謝燕儒說,台灣雖然不是公約的締約國,但身為地球的一份子,為符合公約規範,也從2016年起透過跨部會合作,制定出「執行聯合國汞水俣公約推動計畫」,並且每年透過相關部會執行,成果豐碩。

謝燕儒指出,公約規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加強9類含汞產品管制,包括特定電池、開關及繼電器、普通照明緊湊型螢光燈、普通照明直管型螢光燈、普通照明高壓汞燈、電子顯示螢光燈、化妝品、殺蟲劑/殺菌劑/局部抗菌劑、非電子測量儀器等,在跨部會共同努力下,已完成這9類產品禁止製造及進口的法規修訂,可如期跟上公約規範期程,後續將持續加強宣導。

持續推動汞管制

針對民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汞的危害,謝燕儒說,保持均衡及多樣化飲食,以及選擇具生產履歷的產品,可減少汞的攝取;選購符合CNS國家標準或或有環保標章的含汞商品,如燈泡、電池等,以及購買品質優良的LED燈,取代含汞的螢光燈,可減少含汞商品的暴露;做好廢乾電池及廢照明光源的回收。

記者會上,播放我國汞管制成果影片,成果包括2008年至2019年水銀體溫計稽查合格率為100%,共計回收552公斤水銀溫度計;食藥署綜合2015年至2019年化妝品汞含量檢驗,總計檢驗635件,僅1件不合格,且未流通於市面;衛福部心口司要求逐步減少使用牙科用汞合金,2019年與2000年相比,銀粉使用人次下降約89%;制定汞排放相關標準,進行稽查檢測等。

環保署表示,聯合國於2015年設定出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議程中包含評估全球化學品管理發展趨勢,如今台灣執行聯合國汞水俣公約已具初步成果,後續將持續透過跨部會及產學研合作,促進化學品安全環境,與國際共同邁向永續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