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良談影》爭回來的平等--看《RBG:不恐龍大法官》的啟示

梁良 2020/11/02 09:31 點閱 4909 次

「人皆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只是一個崇高的理想,在現實世界從來不存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建國先賢托馬斯‧傑弗遜在《獨立宣言》最早提出的這句話,在20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無法完全做到。

而其中有一些能做到「人人平等」的部分,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而是需要人們不斷的用力爭取而來。例如:黑人向白人爭取不再種族歧視,女性向男性爭取不再性別歧視,同性戀者向異性戀佔多數的社會爭取婚姻平權.....等等等等。

在本屆美國總統選舉即將揭曉的前夕,把甫於今年9月18日過世,享壽87歲的美國最高法院自由派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的生平紀錄片《RBG:不恐龍大法官》(2018)找出來看,覺得特別有意義。

歷史的關鍵時刻

她好幾次患了癌症都挺過去了,卻在民主、共和兩黨的總統大選正趨向白熱化的關鍵時刻在大法官任上去世,使川普抓到機會,迅速提名跟金斯伯格的立場相反的保守派大法官巴蕾特填補她的空缺,彷彿是一種天意。

而當前正在競選新聞(和醜聞)熱頭上的幾位總統級人物:川普、拜登、歐巴馬、克林頓,全都在金斯伯格出任大法官的路上扮演過關鍵角色。1993年克林頓總統提名已經60歲的金斯伯格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而當時任參議員的喬拜登擔任大法官聽證會的主席。

敢言的金斯柏格

1998年,固特異輪胎女性員工莉莉‧萊德貝特爭取「男女同工同酬」而提出上訴,最高法院在2006年宣判時以訴訟效期已過䭸回了她的起訴。金斯伯格發表了異義意見,認為最高法院在迴避問題,要求國會糾正此案錯誤。2009年歐巴馬在上任總統10天後就簽署了法案修正,風光攜同金斯伯格出席新聞發佈會。

金斯伯格在任上多次以發表鏗鏘有力的「異義意見」的方式為少數派發聲,並爭取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過,金斯伯格過度愛恨分明的性格也有失去分寸的時候,2016年川普選上了美國總統,身為大法官的金斯伯格出言痛批,此舉引來諸多批評,認為她失格,金斯伯後來也為此道歉。

諸如此類的新聞,都增添了觀賞此片時的樂趣。

性別平權法律先驅

金斯伯格一生最鮮明的形象和最大的成就,是性別平權的法律先驅。她主要的貢獻,是從1960年代初即已起步的美國女權運動中身體力行,在當時幾乎全由白人男性把持的政治和社會體制中努力突破不斷爭取,透過多個法律官司和釋憲案例逐漸落實了「男女平等」的真諦。

金斯伯格能夠建立這不世之功,首先當然是依靠自己過人的專業實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而她能在康乃爾大學就讀時即碰到畢生摯愛並一直支持她向前衝的丈夫馬丁‧金斯伯格(Martin D. Ginsburg),則是這位女權先驅的幸運,否則她不可能在已為人妻而且育有一歲兩個月孩子的情況下進入哈佛法學院就讀,從而展開其日後非凡的功業。

有人味的紀錄片

馬丁的幽默感和包容在影片中均有鮮明的表現,他們家兩位子女在訪時對母親從來不會煮飯等等的一些吐槽也相當有趣,反映出性格比較嚴肅的露絲平凡人的一面。

此外,金斯伯格跟政治立場相左但是同樣喜愛歌劇的保守派男性大法官交情深厚相約出遊共乘大象;高齡80多的金斯伯格在總統發表國情咨文時打瞌睡等有趣畫面,都使本片成為一部有「人味」而非光是想推銷政治理念的枯燥紀錄片。

次文化形塑偶像

本片介紹的重要案例有很多都相當有趣,例如1975年單親爸爸申請育兒津貼被拒一案說明了男性也有可能是「男女不平權」的受害者;1977年女性陪審員一案,男性大法官竟公然嘲笑金斯伯格:「難道你要女性頭像也出現在鈔票上嗎?」;1996年女生報考全男生的維吉尼亞軍校引發的釋憲案更使「男女平等」走前了一大步。

導演在影片後段用相當多的篇幅,介紹時下的年輕人為金斯伯格取了「惡名昭彰的R.B.G.」的外號,並不斷用次文化方式把一個80幾歲的老太太炒作成「潮人偶像」,則是顛覆成規的有趣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