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民間交流不應政治化

陳奕璇 2020/09/06 15:54 點閱 2245 次

大陸海峽論壇將於九月中旬舉辦,向台灣人士與民間團體發出邀請函。陸委會提出三項禁止:禁止在台辦理海峽論壇相關活動;禁止中央官員參加、地方政府與會、民間團體勿輕易參加;禁止參與民主協商。

回顧這一段時期政府限制陸生返台、封殺愛奇藝、開罰淘寶台灣等行為,強烈的政治動作干預民眾自由權。建議政府應秉持理性、勿過度泛政治化來看待兩岸民間互動。

兩岸民眾化解仇視

大陸在鄧小平改革開放後,以鬆綁法規積極鼓勵台商前往大陸投資,促進兩岸人民的雙邊互動,增加兩岸民間的友好往來。兩岸開放探親後,民眾互動頻繁已超越政治上難以跨越的障礙。直到兩岸開放三通後,更是移除兩岸人民往返的限制。就國際經驗來看,因為蘇聯共產勢力的介入導致德國分裂,一度使西德與東德處於相互敵對狀態。

但在西德藉由東進政策、《基礎條約》化解兩德因分裂導致的隔閡,並鼓勵兩德人民往來等作為,化解東、西德人民意識形態衝突。直到蘇聯的瓦解與東德經濟衰弱,這才積極促使分裂德國邁向統一。這一點與兩岸關係有著本質的差異。

官方與民間差距

同時,全球化的影響下,世界各國都努力消除藩籬、讓民眾能自由通行,政府卻形塑各種障礙於人民交往。馬克吐溫曾說「歷史不會重演,但卻有固定的節奏」。兩岸是屬於政治紛爭,政治紛爭就必須用政治手段解決。兩岸要化解政治分歧就必須進行政治對話,才能解決當年歷史所遺留下的問題。

北京中央曾強調兩岸各黨、各派都可以談,但因為兩岸官方必須具備政治共識,且雙方互有認同下才會產生對話機會。大陸過去雖曾在「兩岸一家親」為立場上舉辦「台北上海雙城論壇」,顯示大陸不會過於堅持,但不代表大陸能放棄兩岸政治前提來進行政治對話。這一點跟民間交流是有差距的。

民間交流勿政治化

陸委會曾認定43名在廈門任職的台灣人違法,卻未探討台灣人為何會前往大陸工作。台灣人會考慮在大陸工作,因為兩岸距離近、語言相通,又因為工作機會與眾多外商公司都在大陸設點,台灣人願意前往大陸工作。

大陸工作的台灣人也會碰到「人生地不熟」等諸多問題,如大陸人慣用行動支付、飲食口味、價值觀不同等,這都是必須重新調適。若政府不能以正面來看兩岸人民的互動,這等同打擊台灣人在大陸拼鬥的決心。

愚以為政府不應用泛政治化眼光來看待民間正常交流。「台灣認同」是存在每個「愛鄉、愛家」的台灣人心中,兩岸政治問題不會因民間往來頻繁而加速解決,仍請政府以理性、正面心態來看待民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