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場館陸續解封 重返健身勿忘休息

宋秉謙 2020/09/01 14:47 點閱 4752 次
疫情逐漸解封運動場所後,外媒也撰文提醒運動愛好者,運動成效取決於身體恢復的程度。(photo via Pixabay, under CC licensed by MatanVizel)
疫情逐漸解封運動場所後,外媒也撰文提醒運動愛好者,運動成效取決於身體恢復的程度。(photo via Pixabay, under CC licensed by MatanVizel)

【台灣醒報記者宋秉謙綜合報導】隨著疫情期間的禁令逐漸解封,民眾都很關注何時能回到健身房、運動場,《CNN》日前特別撰寫一系列的運動建議,其中最重要的章節是恢復與休息。運動的過程包含脂肪燃燒與肌肉重建,運動會破壞肌肉纖維,身體再透過融合纖維進行修復,而這段期間很仰賴休息,若恢復期不足恐造成OTS(過度訓練綜合症),該文特別建議透過飲食、作息,提升恢復的效果。

身體恢復至關重要

疫情期間多數健身房和室內運動場都緊閉,室外的訓練場也未開放,讓素有運動習慣的民眾「悶在家很久」,隨著各國逐步解封,外媒也撰文建議「重回運動鍛鍊」須注意事項。

根據《CNN》建議,為了讓運動有效,必須讓身體有足夠時間「恢復」,由於運動成效就是脂肪燃燒到肌肉重建的過程,透過高強度鍛鍊破壞肌肉纖維,隨後再透過身體自主復原能力,再塑肌肉纖維,若只有鍛鍊、忽略恢復期,遭到分解的肌肉纖維得不到復原時間,將變成反效果,這也是常聽見的過度訓練綜合症(OTS)。

飲食、作息提升恢復

除了這個注意點,該文也建議能從飲食、作息方面,提升「恢復」的成效,營養學專家安吉提到,營養恢復指導原則是3R(修復、加油、補充需求),修復肌肉組織就仰賴攝取蛋白質,建議是鍛煉一小時後補充24g雞胸肉、酸奶、一勺乳清;加油則代表碳水化合物,每公斤體重需要1g的碳水化合物;最後的補充是指攝取水分。安吉也建議,有些人運動完會食慾不振,擁有上述三個元素的冰沙會是適合的替代品。

至於作息部分,該文提醒,恢復期不代表完全放掉訓練菜單,而是改為較輕鬆的運動,諸如騎腳踏車或是嘗試瑜伽,最後,高質量的睡眠必不可少,睡眠是身體恢復最重要的時期。

此外,《身心網》的報導也提醒,若是在疫情流行期間完全拋下運動習慣的人,切記在短期內重啟過往的訓練菜單,恐讓身體超負荷,可以透過間歇訓練,例如在跑步其間穿插步行,慢慢調整回過往的鍛練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