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儒集》台灣資本巿場要大幅改革否則恐面臨淘汰

白丁 2020/07/29 11:46 點閱 2587 次

股市最近突破歷史高點,行情顯得欣欣向榮,但是在此同時,台灣資本市場卻面臨嚴厲挑戰,新上市公司家數及產業類別、國際化程度、金融商品種類,都亟待檢討,需要加快改革腳步,否則必將被激烈的國際競爭淘汰。

多年來政府一直高喊「亞洲金融中心」、「亞洲籌資中心」,但是卻沒有實際做為,究其原因還是受制於主管機關金管會,乃至於整個政府的眼界、魄力、專業能力問题,事情非不可為,但是需要大破大立,從政客心態及作風改革起,再加上主管機關魄力,才有成功機會。

F4亟需大改革

台灣證券市場的四根大柱子,習稱「F4」,也就是台灣證券交易所、台灣期貨交易所、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台灣集保結算所,現在的組織架構,十分奇特,擧世罕見,亟待重新改革,甚至打掉重練,才有後來居上的機會。

現在「F4」已經被主管機關定位成準公務機關,不論人事、預算、考核,甚至升遷都要報准才行,而董事長、總經理之人事任免,都是政界酬庸職位,以至常淪於犒賞選舉功臣,所任用人員常常外行,甚至德不配位,惹人訾議。

而政界黑手亦因此得以伸入「F4」,濫于安插私人,或配合選舉,辦活動、收買媒體,都要「F4」用公務預算報支,主管機關也常安揷離退人員,居高位,領高薪,卻無能力推動改革,這都是長期倍受批評的弊端。

人事預算率由舊章

再說到組織架構,現在櫃買中心竟然還是「財團法人」,迄今未能改制為公司,制度設計之初,即備受批評,認為主管機關有私心,可以安揷私人,或濫用預算,如今制度依舊,阻礙進步,亟待儘快改制。

證交所的處境也很奇特,雖然是公司制,資本額72.85億元,董事會大部分都是官派或官股掌握,毫無民營企業之活力及開創能力,一切以主管機關之命令或意志,為執行業務之根據,甚至股分之轉讓,只限於證券商才能認購,制度設計不合理,主管機關因為控制容易,樂得因陋就簡,得過且過。

證交所成白手套

證交所現在成為主管機關的白手套,許多業務原應為主管機關負責,現在都推出去,例如證券商及上市公司之管理、內線交易或炒作之查核,這些原應由公權力主管之業務,現在都由一個「超級公司」證交所在管理,反而耽誤了推動證券市場發展之本業。

今年上半年台灣新上市櫃公司淪落到只剩下9家,而且都是中小企業,於此同時香港即使歷經去年反送中動亂、今年港版國安法衝擊,香港證交上半年卻還是有64家新上市公司,私亳不受影響。

其中主板新上市公司59家,GEM5家,共募資875.14億港元,平均每家募資14.85億港元,羨煞台灣,最近螞蟻金服新創公司7月啓動在港交所、上海證交所同步上市,募資2000億美元,幾乎要與網際網路支付巨頭和先行者PayPal等量齊觀,港交所的活力令人欽佩及羨慕。

股市明顯萎縮

台灣證券市場近年新上市櫃公司持續下滑,2015年共58家、2016年63家、2017年44家、2018年62家,2019年24家,今年更慘,目前數量難料。同時,以近3年興櫃公司數量下降,2019年248家,2018年256家,2017年274家來看,台灣股市萎縮趨勢相當明顯,經濟發展並無新意。

台灣資本市場究竟何去何從?必須從「F4」組織架構及主管機關心態、政府作風改革起,才可能有機會重整旗鼓。政府應該儘速將「F4」全部徹底民營化,政客不再伸出黑手操控人事、預算,並應儘速成立控股公司,將「F4」全部納入控股範圍,然後輔導掛牌上市,讓全民共享國家經濟發展,資訊本市場成長的成果,並以民營化的活力,與香港證券交易所及其他各國證交所競爭,容或還有成功的機會。

時間不等人,蔡政府如果再不知改革資本市場,因循守舊,不僅各種口號都是海市蜃樓,台灣必將在激烈的國際資本巿場競爭中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