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陳是祈綜合報導】疫情重創藝術界,但藝術拍賣的價格卻屢創紀錄。藝術產業因疫情一片慘澹,藝術拍賣只得線上舉辦。然而藝術拍賣的價格卻屢創新高,分析認為,藝術收藏的投資回報率高,且越高價值的藝術品,可以獲得的貸款額度越高,因此在疫情動盪下,對於資產家的吸引力很高。
《華爾街日報》報導,疫情影響藝術產業,包括三大藝術拍賣行蘇富比、佳士得和富藝斯都必須轉往線上,不過拍賣參與度依然高漲。The Daily Cable報導,佳士得於日前在線上拍賣會,以4億多美金的價格賣出羅伊•李奇登斯坦的《裸體與歡愉》,並創下8萬多參與人次。蘇富比則以7300萬美金拍賣出法蘭西斯.培根的三幅習作,創下網路拍賣的最高紀錄。
然而,美國銀行、摩根大通集團和花旗銀行卻依然向藝術品提供優惠的信貸,而擁有越珍貴畫作的富豪們越有機會透過信貸變現,這些現金能幫助度過難關,例如部分地產大亨因為租戶付不出租金,因此需要其他資金來源。
當利率下降,藝術品貸款的需求會上升,投資者們可以從中變現數百甚至數千萬美金,並將現金投入更高回報的資產中。根據藝術品投資平台Masterwork統計,高淨值資產人士(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的個人資產中,有6%和藝術品有關。
有鑒於藝術品投資的前景,使得資產家在疫情中依舊願意投入藝術品投資。根據花旗銀行統計,藝術品在1985年到2018年間的年回報率為5.3%。在信貸方面,若是擁有珍貴的當代藝術收藏品,可以借貸到藝術品本身價值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