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醒報編輯部 2020/06/28 15:49 點閱 13729 次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可若發現每一次行動都在利滾利,每一次自律都帶來更多自由,每一個持續都使夢想更閃耀接近,你,真的做不到嗎?

為什麼同樣一件事情,別人可以持續下去,我卻不能?為什麼我總是放棄,哪怕我明明知道堅持很重要?

如果想學習真正「做好一件事」,本書將是最實際的行動指南。
打敗半途而廢,告別低效人生,用行動複利,成就更滿意的自己!

-

17世紀的法國哲學家巴斯卡在《思想錄》中曾經說過:「人們通常對於自己發現的道理,比別人發現的更加深信不疑。」充分認識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必須從感官層面出發,在大腦裡紮根,就像樹幹發出新芽,是生命的勃發、是內在能量的爆發。

我們經常會用「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描述中國的地理特徵,然而對這個概念卻沒有太多感覺。這就是因為「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的認知是來自外界的灌輸,只因為重複的次數多而被印刻在腦子裡,但是這並沒有真正成為認知體系的一部分,就像塑膠花一樣沒有生命。

出外走一走

當你真正有機會背起行囊,到中國走一走,體驗各地的風土人情時,就會發現原來那麼多地方有那麼多人都說著中國話,在同一社會制度下卻過著不同的生活。你的眼睛看到了極致的景色,耳朵聽到了各式的方言,嘴巴品嘗了酸甜苦辣的各種美食,雙腳踏過不同的土地。你觸摸每個到過的城市,甚至經歷了航班誤點之後在機場過夜的狼狽。

忽然有一天,你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疊加在一起,統統湧上心頭,你不由得感慨:「這個國家真大啊。」這時,「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對你而言就不是乾癟的八個字,因為你的認知來自深刻的親身體驗,是你投入了時間和精力換來的。這些經歷就像種子一樣在腦海裡生根發芽,最終煥發生機。

2017年,在我的第一本著作《刻意學習》出版後,我跑了十一個城市舉辦課程,與各地讀者見面交流。在這過程中,更多人認識了我和我的書。除此之外,對我來說當時最大的收穫是,深刻地體會到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的含義。

對我們的成長進步起到重要作用的認知,需要從頭腦裡「生長」出來。只有真正從頭腦生出來的想法,才算是自己的想法,才能成為自己的「第一反應」,才能變成自己的認知武裝,才能引導我們在世上更好的生活。就像武林高手一樣,他們並不需要隨時手握武器,即使面對突發情況,也能見招拆招,靈活應對。

你有哪些關於成長、關於自己的想法,是在真實世界長出來的呢?

不要被動「灌輸」

「生長出的想法」和知識服務產業「灌輸」的想法有本質上的不同。

在知識付費時代,知識服務業者想方設法優化和更新內容,企圖透過更好的表現手法,讓「罐裝」的知識在不費腦力的情況下被接收。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複雜的原理往往要簡化成一些案例和故事,深奧的概念必須以形象化的方式讓受眾吸收。

為了在很短的時間內讓讀者留下印象,知識服務業者必須有一些明確甚至破格的結論。在這種模式下,你好像不用怎麼努力,只要隨便聽聽,甚至利用零碎時間流覽一下資訊,就能搞懂天下所有的道理,完美的升級認知。

這些內容到底能不能代表知識的真實面貌呢?能不能讓我們在腦中形成自己的想法呢?宣傳廣告再美麗,上頭都會有一行小字──「一切以實物為準」。

人們都說某個景點風景怡人,而你看到的是人山人海;據說當地人熱情好客,而你在攔車時偏偏遇到流氓司機;旅遊攻略推薦當地菜色實惠,結帳時飯店卻按「兩」計價……

世界立體多面

我們生活的世界錯綜複雜、立體多面,不僅有美好,還有醜陋。

經常搭飛機出行的人,可能會遇到航班取消的情況。旅行就是在真實世界遊走,穿越光明與黑暗,而意外不可避免。

如果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被過度修飾、干擾,和真實情況存有很大的差異,那麼按照錯誤的認知採取行動,只會碰得一鼻子灰。「持續開始—持續放棄」的迴旋怪圈,就是個人認知和真實情況不一致的一種表現。

生活中的挫折,其實是在給我們信號,要我們修正認知,與現實世界保持一致。只要生活沒有判你「極刑」,那就說明只要調整好狀態,我們還有機會扭轉局勢。從這個意義來看,我們要對過度精修的一切事物(既包括輕鬆搞定學習的課程,也包括社交網路上濃眉大眼、光彩照人的小姐姐)保持警惕。

當精修的事物帶給我們愉悅的體驗,輕鬆有趣的知識讓我們感覺大開眼界時,一定要留一個心眼問問自己:代價在哪裡?

樣品屋?毛胚屋?

你認為人們在買房的時候喜歡可以拉著行李就能入住的樣品屋,還是毛胚屋呢?

樣品屋的全部裝修工作已完成,很漂亮,置身其中,你立即會有種「這是我家」的感覺。精緻裝潢的房子表面光鮮,但是住一段時間後可能會發現不少問題:門掉漆,櫃子有異味,牆壁脫落。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只要你住得時間長,就能知道樣品屋的裝修到底好不好。有些建商會在裝修過程偷工減料,一些樣品屋看上去很美可以讓屋主省心,卻有可能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發現問題需要時間,這就是享受精裝得付出的代價。

我們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指望靠收集金句來解決問題──看到金句時感覺良好,一句「我懂了」便照單全收,卻不考察這個想法的來龍去脈。精心炮製的罐裝知識,有沒有可能像偷工減料的樣品屋一樣埋下隱患呢?

如果採用劣質材料裝修新房,那麼新房釋放出的超標甲醛等有害氣體,會對居住者、尤其是小孩造成嚴重的傷害。如果你全然不知,便得默默承受痛苦。

精裝過的觀點,是否也有類似的情況?我們容易被一些討喜的觀點吸引。長期沉浸其中,有沒有可能被嚴重誤導,以至於無法認識真實的世界?

精裝過的觀點

另外,我們現在經歷的「持續開始—持續放棄」迴旋怪圈,遭遇的生活苦難,有沒有可能來自一些精裝過的觀點的無意識影響?只不過長久置身其中,我們的嗅覺麻木了,全然沒有發現,正所謂「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帶著這些有偏差的認知生活,自然也要承擔後果。

回到樣品屋與毛胚屋的例子。目前市場上除了部分豪宅,絕大多數建商交付的都是毛胚屋,由屋主自行裝修。建商這樣做的好處一是細節可控,二是成本可控。屋主可以自己去建材市場購置材料,自己找工班施工,雖然可能買到價格偏高的裝修材料,但是偷工減料的空間更小。

而這也意味著,你買的房子要變成「施工現場」,但你能看到設計圖變成現實的過程。你必須根據房子的屋型和實際情況進行裝修,經歷漫長的施工後,你對每一個裝修細節都能如數家珍。

我們的大腦就像自己的房子。你是要偷工減料的樣品屋,還是自己動手且嚴格把關的家呢?如果你想住得踏實一些,就從施工現場開始。施工現場一點也不吸引人,但你可以看到從毛胚屋變成溫馨的家的每一步變化。

你想要自己的房子嗎?你想要自己設計的大腦嗎?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簡介
作者:Scalers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