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典除名穿山甲 改列保育類動物

呂翔禾 2020/06/10 16:36 點閱 17673 次
中國終於於近日將瀕危絕種的穿山甲從中藥材中除名,並列為1級保育類動物。(Photo on Wikimedia Commons)
中國終於於近日將瀕危絕種的穿山甲從中藥材中除名,並列為1級保育類動物。(Photo on Wikimedia Commons)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綜合報導】雖然穿山甲的鱗甲在風濕治療中,有活化瘀血的功能,但中國政府9日以保育為由,將穿山甲從國家《中國藥典》中除名,改列1級保育類動物。穿山甲是種行動緩慢的哺乳類,牠身上覆蓋大量角質鱗甲,古人認為牠的鱗甲有藥用價值,不過隨著牠的數量大幅減少,中藥現在多以蠍子、蜈蚣、豬蹄甲等藥材替代。台灣的穿山甲目前也面臨瀕臨絕種的危機。

環團籲擴大保育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中國在2020年公布的《中國藥典》中,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等四味藥材將不再繼續收載於藥典之中。其中,穿山甲5日更被中國列為國家1級保護野生動物。保育團體「拯救穿山甲」的湯姆森表示,保育界已經期盼中國這樣做很久了,接下來希望中國可以規範消費者不能吃穿山甲。

除了穿山甲,中國還有其他7種鱗甲目的動物面臨瀕臨絕種的危機,中國雖然有在疫情爆發時禁止捕獵野生動物,但如果是用作藥物或是皮革卻可豁免,因此NGO「世界動物保護」的懷茲呼籲中國要更全面檢視,野外有哪些尚未列入保育類,卻已瀕臨絕種的動物,更要擴大保育。

穿山甲生存困難

中國穿山甲的種群數量自1970年代以來已至少下降90%,而台灣的穿山甲也因為皮革用途,在1950年代,每年可出口5萬張穿山甲皮,導致穿山甲的數量大幅下降,也讓穿山甲在1989年《野生動物保育法》制定後,被納入首波保育類動物的名單,現在穿山甲數量減少的主因,主要是以路殺、遭流浪狗咬死為主。

台灣穿山甲因對自然生態系統依賴極大,而難以適應人類圈養環境,食物不能吃得太細緻,易有消化潰瘍出血症狀。牠主要以舉尾蟻和白蟻為食,會用前爪挖開蟻巢,使螞蟻逃出,再用充滿黏稠唾液的長舌頭進行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