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紓困對象 建構完整社會安全網

彭蕙仙 2020/04/30 17:24 點閱 2572 次

因應新冠疫情,蔡政府提出了總金額高達1兆1100億(第一波600億元加第二波1兆500億元),期望能夠及時幫助遭遇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或是生計受到影響的民眾,度過難關。不過,或許是推出時間急迫,行政院在設計紓困方案時,有些族群被忽略,政府應考慮後續補強。

在五一勞動節前夕,在野黨一連舉行了多場記者會,對政府的紓困方案提出多項建言,提醒政府應注意方案所遺漏的族群。包括:小型社福機構、青少年勞工以及投保薪資在2萬4千元以上的低薪勞工。

社福機構成重災戶

台灣幾乎每個縣市甚至每個城鎮都有小型社福機構,數量達3000個之多,他們可說是這波疫情的重災戶。由於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中小企業營收減少,因此對社福團體的捐款也跟著減少;其次,國內放無薪假的人越來越多,勞工放無薪假自然也會影響他們的捐款意願和能力。

此外,部份社福團體靠經營庇護工廠的收入維持經營,然而,因為國人消費力降低,再加上為防疫之需,工廠無法開放參觀,這些庇護工廠的訂單銳減、收入暴跌。

發票減少募款困難

還有些社福團體的部分經費來自捐贈發票的中獎金額,但是因為國人消費減少,捐給社福機構的發票量也減少,降低了他們的中獎收入;再加上防疫需要,減少人群聚集,社福團體也無法舉辦餐會募款。

這些守護台灣弱勢族群的小型社福機構是很重要的社會安全網,長期擔負了照顧弱勢族群的責任和使命,如果沒有他們,許多基層族群的生活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政府不能讓他們倒下去,一定要拿出實際行動予以支撐。

青少年勞工多無勞保

另一個被忽略的族群是青少年勞工。根據「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近日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19到20歲的青少年勞工有6成表示工作受到疫情衝擊,21到24歲更有近8成;7成青少年勞工完全不知道政府有紓困政策。

政府提出的紓困方案通常以有勞保為必要條件,然而,青少年勞工僅有4到5成有投保勞保,有2到3成青少年勞工甚至沒有勞保,也沒有任何保險,這是政府必須要導正的長期端弊,而眼前的問題就是許多受減班、無薪假之苦的青少年勞工,因不具勞保身份而無法得到紓困補助。

24K門檻太嚴苛

即使有勞保身份,但是因為紓困方案以投保薪資2萬4千元為門檻,超過這個標準就無法領取薪資補助。以衛福部所訂的109年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來看,全台是12388元,台北市更達17005元,如以一家4口來計,生計所需,遠遠超過蔡政府上述所訂的標準。

事實上,一位勞工即使投保薪資小幅超過2萬4千元,平日要養家活口都還很困難,何況疫情期間!政府應調高紓困門檻到至少與免繳所得稅者相同,即年所得在40.8萬元以下,換算為換投保金額是34800元。

希望蔡政府不要因為是這些是在野黨提出的建言就刻意忽略,應該從善如流,將這些漏網之魚納為紓困對象,建構更完整的紓困社會安全網。免得因受困者太多日後可能會引起社會風暴,問題就更大了。

....................

本報秉持「平衡多元,深度報導,精簡閱讀」的建設性新聞精神,在媒體中獨樹一格,支持「良幣」有助家庭、社會、國家更美好。每日10元訂閱實體報或電子報,或捐款(可抵稅)支持。https://www.anntw.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