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壽宴照常舉行,出席者都沒戴口罩,台灣的社媒群體,難得一面倒的抨擊日本防疫。根據一份新近輿情調查,顯示過半的民眾給台灣防疫表現,打90分以上的高分。但若論及每10萬人口的發病率、死亡事件,台灣跟日本其實很接近的;可別忘記,日本總人口是台灣的5倍多。
政策一變再變
台灣防疫政策,一貫主張料敵從寬,容有其前置佈署的防禦觀點在其中;不過遲延的案例確認與前後不一的決策邏輯,難免讓人不解其所為何來!像是防疫老兵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即感慨專業的無助感,「就像日前陸配子女能不能回台,陸委會和指揮中心不同調,政策一日四變,一再發生,到底是誰在主導?」
因此蘇前局長建議,整體防疫應該提高到國安層級,參考H1N1流感時的經驗,先由美國CDC提供疫情資訊;之後再由國安團隊做整體評估,明確各項的管控措施。就在連續假期前,行政院將防疫等級,提升到一級。
湖北以外死亡率低
首先,眾所周知在湖北以外所引爆的疫情,泰半有來自湖北的旅遊和遷移人口出現。值得注意的是,於其他地方的感染發生,致死率約千分之五,對比起湖北境內醫護人員的慘烈殉職,再往下的病毒傳播,其整體影響似乎有在轉弱中。
其次,中國境內的感染,也已得到良好控制。除了醫療資源的增援到位;關鍵在於,於確認源頭之後往回做溯源,就能推得比較可靠的感染路徑,同時劃定可能的牽連範圍。像是天津寶砥區內的一幢百貨大樓,一名採購人員感染;一旦確認源頭,即能以封館和追蹤行跡,阻卻再次傳播的發生。
台、日檢疫大不同
再則,對比台、日兩地的檢疫作為,寶瓶星號停泊基隆港的當天,先由旅客填報旅遊史,之後分組;抽樣的檢疫比例,約為遊客的十分之一。同時,當天即能果決放行,並統一載至台北車站;之後,各自回返做14天的健康管理。
在日本橫濱的鑽石公主號,除了逐日根據病徵來優先做檢疫;同時搭配抽樣,和在船上14天所做的統一隔離。於14天期滿時,仍未被抽驗者則推定其為健康,可以下船放行。
各國作法不同
日本這樣的監管設計,並非隨機抽驗;最終更有下船的乘客,未做檢疫。因為3名乘客的接連死亡,以及上船的檢疫官員與後送醫院的醫護發生感染,旋即在日本國內引起軒然大波。
相較起台灣疫政單位的果斷明快,以及寶瓶星號改採房間內的送餐服務,讓乘客可以減少彼此共處和接觸,與日本郵輪的最終情況,當真有天差地別。不過日本的檢疫流程與船上隔離14天的設計,並非出於不專業或不願負責任;而是在預算控管與信守船舶管理的國際規範下,採取過度保守的防禦性作為。
專業與輿情衝突
在疫情防堵與國家主權的行使之外,關鍵問題更在專業堅持和輿情觀感的衝突排除。至於那些看似實際且長遠的國家利益,於眼前的急難與阻卻傷害的造成,卻是不必要有的掙扎。畢竟,近4000人長達14天的共處,無論,三餐與康樂活動,群聚效應與接觸頻密度都助長感染發生。
於尚未被摸透特性的病毒面前,國際社會若能多一分諒解與彼此包容,就能增加理性思考的空間和尋求正確判斷的智慧;何妨再想想鑽石公主號所造成的傷害。各國同心攜手迎戰疫情與往下的經濟大衰退,或許真能夠阻絕病毒於邊境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