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罪犯5成曾遭家暴 出獄再犯率高

林祐任 2020/02/10 18:47 點閱 6740 次
日本學者指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面對家暴選擇忍氣吞聲,一旦壓抑的情緒爆發,便有可能犯下罪行。(Photo by Hawaii Public Radio)
日本學者指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面對家暴選擇忍氣吞聲,一旦壓抑的情緒爆發,便有可能犯下罪行。(Photo by Hawaii Public Radio)

【台灣醒報記者林祐任綜合報導】幼時的家暴陰影會讓人走上罪犯之路?日本千葉大學研究發現,將近一半的罪犯幼時曾遭受家暴。研究者羽間京子指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面對家暴都選擇忍氣吞聲,一旦壓抑的情緒爆發,便有可能犯下罪行。有「監獄先生」美譽的黃明鎮牧師受訪時表示,在台灣比例也相仿,面對家暴學習饒恕是重要課題。

罪犯遭家暴比例高

根據《每日新聞》報導,千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羽間京子在關東地區對580名囚犯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高達48.8%的囚犯曾遭虐待,其中34.1%經歷過身體虐待,31.3%遭遇過情緒虐待(例如言語侮辱),15.1%則是在成長過程中被忽視,被性虐待的僅3%。與2002年法務省對一般民眾的調查相比(21.7%幼時曾遭遇家暴),罪犯遭受家暴的比例高出許多。

根據調查,56.8%的受訪者面對家暴只能「忍氣吞聲」,50.6%宣稱他們曾經離家出走,僅13.2%曾與他人談論自己被家暴的經歷,原因大多是不相信任何人,以及不想向他人示弱。羽間京子指出,當受虐者無法逃離家暴,也尋求不到他人的協助時,壓抑的情緒便有可能突然爆發而犯下罪行。

應跳脫受害者心理

一位曾遭家暴的更生人表示,許多罪犯的想法都是「既然自己的過去如此悲慘,現在犯下的罪行都應該獲得原諒」,但必須認清自己的行為也是在傷害他人,才能跳脫「受害者」的心理。

羽間京子表示,若是他們心結未解,出獄後再犯的機率仍高,政府應主動提供諮商的服務。東京經營短期大學的兒童福利教授小木浩史指出,日本對於虐待兒童以及成年人犯罪的預防措施是各自獨立的,應想辦法統合在一起。

每日新聞》也指出,警察廳日前表示,日本虐待兒童的案例已經連續14年成長,2018年更是突破8萬人大關,較前一年增加22.4%,其中遭受精神虐待的兒童占大宗,多達57,326人,其次則是身體虐待(14,821人)。不過警察廳的代表指出,虐待兒童愈來愈受到大眾的關注,也有更多民眾願意向警方報案。

學習饒恕

長期輔導受刑人並有「監獄先生」美譽的黃明鎮牧師表示,在台灣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受刑人都曾遭遇過家暴,他曾遇過一位孩子被父親當眾搧巴掌之後,不堪受辱「豁出去」加入黑道當殺手。他也提到,自己曾試著撫摸遭受家暴孩子的頭,沒想到他們卻縮回去,以為黃牧師要打他,可見家庭暴力的影響深遠。

對此,黃牧師指出,不少受刑人在信了耶穌之後,學到如何「饒恕」,逐漸走出家暴的陰影,甚至懂得孝敬父母,「打罵是沒有用的」,他也建議受刑人多閱讀。立委葉毓蘭則補充,《家庭暴力防治法》中不僅保護家暴的直接受暴者,2015年更修法將「目睹家暴」的兒少列入保障,顯示家暴仍會對第三者造成難以抹滅的心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