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祐任綜合報導】正當許多國家的民眾瘋狂搶購口罩時,國外不少專家卻對口罩隔絕病毒的效果存疑。病毒的傳播路徑可分為飛沫傳染和空氣傳染,而英國的實驗顯示,各類型的外科口罩都無法完全阻隔空氣傳染。在美國與日本,專家建議勤洗手才是當務之急,只有已生病的民眾,才有戴口罩的必要。
外科口罩難防
根據《衛報》報導,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全球生物安全的教授麥金太爾表示,病毒可透過兩種路徑傳播,第一種為「飛沫傳染」,由咳嗽或打噴嚏飛濺出的唾液快速的散播病毒,過去認為飛沫傳染的距離為1到2公尺,但麥金太爾指出,那是1940年代的研究結果,近期許多研究都顯示大於2公尺,還有研究得出至多6公尺。
第二種為「空氣傳染」,麥金太爾表示,病毒也有可能透過病人肺部深處的「氣懸膠體」(微小塵埃粒子)傳播,病人無須咳嗽或打噴嚏,即使是呼吸就有機會散播病毒,且病毒在空氣中殘存的時間甚久,根據研究,流感病毒在病人離去後的3小時仍留存於空氣中。
「外科口罩只能被期待用來防止飛沫傳染!」麥金太爾更指出,飛沫夾帶的病毒也有可能附著在氣懸膠體上,增加空氣傳染的機會。英國健康與安全實驗室的微生物學家凱瑟琳表示,實驗結果顯示,各類型外科口罩都無法完全阻擋空氣中的病毒,但可以減少6倍以下。
勤洗手與咳嗽摀嘴
《時代雜誌》指出,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建議,民眾與其戴口罩,不如勤洗手以及在咳嗽時摀嘴。一方面美國的確診病例未超過兩位數,風險極低;另一方面,無法緊密貼合的外科口罩難防空氣傳染,而N95雖然可過濾95%以上的氣懸膠體,但華盛頓大學的拉比諾維茲博士指出,N95必須正確配戴才有效果,且長時間戴N95對一般民眾來說很不舒服。
針對生病的民眾,埃默里大學醫學院的塞克斯頓博士建議應戴口罩,即便不是萬無一失。對於健康的人,流行病學家波佩斯庫認為,除非處於人多的密閉空間中,例如火車上,若在其他場所並無戴口罩的必要。
《每日新聞》報導,日本醫師久住英治也認為,由於口罩的防護效果有限,不如勤洗手,他建議民眾回到家務必先花30秒的時間洗手,並徹底清潔指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