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商看26條:很多原本就開放 宣示意義較大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1911060307.aspx
不願具名的在陸台籍企管顧問說,26條措施中提到對台資企業開放的產業,譬如:5G網路建設、城市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航空運輸服務、主題公園等,本來就沒有限制台商不能參與,「把本來就可以做的(產業)放進26條,但台商還是不一定做得到」,他認為26條「灌水較多」。
事實上,官方也承認26條並不全都有新意。國台辦交流局長黃文濤4日在南京兩岸企業家峰會解說26條政策意涵時,曾以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台灣民眾可參與級別職稱評審為例,表示有的單位已經這麼做,但有的單位覺得沒有政策依循,透過官方公布的26條可明確此事。
回應:或許兩岸沒有爭議的都已經開放的差不多了,所以才硬湊出26條。如果真的如這位台商所言,國民黨不必見獵心喜,民進黨也不用太緊張。
2.維護台灣選舉公正 臉書將強制揭露廣告出資者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11060162.aspx
Facebook主管表示,為對抗不實資訊,Facebook已透過「移除」、「降低」和「告知」等3方策略因應,若違反社群守則就會「移除」,Facebook今年首季就移除了22億個假帳號,以打擊不實資訊;「降低」策略上,Facebook則和第三方事實查核單位合作,在亞太地區就有20個,在台灣Facebook和事實查核中心合作,並使用機器學習功能,偵測假資訊,降低散布機會。
回應:儘管成效仍未知,臉書打擊假新聞的決心真的不是說說的,竟然還調查假帳號的源頭,洗刷了上屆美國總統大選洩漏個資給劍橋分析的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