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工程危險多 檢查紀錄應落實(蔡孟峰)

蔡孟峰 2019/10/02 14:31 點閱 2291 次

宜蘭南方澳跨港大橋斷裂的畫面,讓人看得怵目驚心,為什麼會應聲而斷,事後必然會針對檢修和維護進行檢討,除了各地的大小橋樑以外,相同的還有也是每天頻繁使用的鐵路軌道,以及近年來出現許多的「天空步道」,安全性也應該一併受到重視。

檢修成例行公事

橋樑、軌道和天空步道,雖然結構體不一樣,但都是不分時日的高使用頻率,過去政府機關一般都只是個別性的檢討,譬如這次跨港大橋斷裂,只通令各縣市政府再次檢修橋樑,但也包括常態性使用的軌道和天空步道,如果固定檢修維護成為「例行公事」,只要不出問題,一切相安無事,當出現重大事故,卻又只是找替罪羊究責。

各縣市連接道路的大小橋樑,或在原住民部落的吊橋以成千上萬座計,經過每天大車小車的輾壓,以及地震好發地帶的地層變動,在工程建造之初,與所設定的強度及耐震度是否相符?多年前台北市新生北路高架橋橋樑出現裂縫封橋,雖然檢修維護一切正常,但經過土木技師全面檢測,也認為耐壓性已經不符原工程建造時的測量。

管制載重與車種

許多橋樑對於車輛載重有所限制,就是為了建造時結構體能夠承受之重做過評估,但後來也因為只重視車流量的疏導,對使用的車種管制就變得不嚴,以致長久以後超乎預期的負重,譬如昨日斷裂的南方澳跨港大橋,原先列為使用年限可以達到21年,但在年限尚未達到上限之前就發生斷橋事故,其中一個原因也是長久以來沒有管制車輛載重之故。

天空步道的隱藏問題

橋樑如此,鐵路軌道和近年來風行的天空步道,也隱藏著相同的問題,管理單位只例行安排年度性的檢修維護,但平日對於磨損率和負重度並未有「逐日」性的觀察紀錄,等到時間到了或出了狀況再來做補強,也是讓用路人隨時都處於岌岌可危的險境。

斷橋畫面看得令人心驚膽戰,火車車列出軌也時有所見,天空步道萬一出現裂痕,都是重大意外事故,維護檢修不能再只是例行公事,要有專人、不定期作檢查及紀錄,等到事故發生再做檢討就為時已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