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0總統大選日益升溫,為爭取青年選票,如何解決青年擺脫低薪就業議題,勢將成為朝野政黨政策的主軸之一。
依據8月28日勞動部公布去年大專應屆畢業學生全時工作的平均勞退提繳薪資為34,278元,說明青年起薪早已超過「22K」;但是,扣除物價上漲幅度之後,其實仍無法扭轉18年以來青年實質起薪陷入停滯現象,甚至淪為貧窮階級的事實。
青年低薪其來有自
不過,將國內青年低薪的現象,歸咎於歷任政府之責任,也不盡公平。探究其原因,此乃1990年代中期之後,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擴散及科技產業蓬勃發展,雖大幅提高廠商的經營效率,但卻又同時衝擊勞動市場就業型態。
其結果除讓部分的族群被迫面對產業結構調整所衍生的失業危機外,相對也會因個人職場能耐的不同而擴大薪資所得之差異,使得其中部分青年因競爭條件較弱而難以取得較佳薪資,久而久之陷入青年貧窮現象。
因此,面對產業全球化潮流,以及勞動彈性化趨勢之下,未來政府若要解決青年低薪就業問題,並非僅是鬆綁勞動法規,而是需要提高青年就業市場競爭能耐,始能解決低薪就業困境,進而擺脫貧窮魔咒。這些措施包括:
及早與職場接軌
- 培養青年共通核心職能,規劃多元跨域通識課程,以及與產業共同開發實作導向之專業課程,協助青年及早規劃職業生涯及建立正確職業價值觀念,藉以規劃多元、彈性自主訓練計畫,提升青年就業競爭能耐及職涯轉換能耐。
尤其需要鼓勵青年學生積極參與職場體驗,增加實務歷練與累積經驗,使其在畢業的同時順利與職場之接軌。
- 因應產業結構變遷人力需求,整合各界資源,以「訓練機構認證」專業分工之模式,充分活絡既有科技大學資源截長補短,共同分享師資、場地及設備等,同時導入產業實務經驗及技能,建立青年多元與創新職訓職類訓練。
加強技職教育與訓練
加強「雙軌」技職教育制度,同時檢視現行教育資源配置,增加投入挹注技職教育,除了彰顯技職教育之重要之外,藉以打破升學主義迷思,進而挽救青年就業競爭能耐。
參考先進國家職業訓練經驗,擴大與產業之合作,針對國內青年職業訓練訂定特定產業職能標準,並建立國家標準分級資歷架構,藉以推動學校教育與在職訓練雙軌並行,真正達到協助國內青年個人在職場上具有永續發展及創新基礎。
青年貧窮議題早已老生常談,我們不厭其煩陳述解讀,乃是期待朝野政黨重視青年低薪就業議題。如果青年貧窮持續不斷惡化,其在社會族群上所形成的兩極差異現象,極為不利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甚至成為政府包袱。
「投資青年」責無旁貸
由於青年是國家未來最為寶貴的資產,積極「投資青年」,乃是投資國家未來,各國政府無不以提高青年就業薪資列為優先的政策議題。
尤其面對企業因應全球化潮流採取勞動彈性化趨勢之下,政府在厚植青年就業競爭能耐上需要與時俱進,俾讓其從學校養成教育至職場專業訓練,均有一套完整職涯發展機度,以作為終身學習充電加值之平台。
另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必須積極完善投資環境,藉以提高企業在台投資意願,進而創造更多高薪就業機會,以防止青年陷入貧窮之暈染。唯有如此,近年以來已危及台灣經濟發展的青年低薪就業現象,始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