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跑中華職棒二軍交流盃賽宣告記者會,平常沒有固定跑一個線,採訪前認為是一般的記者會,所以沒有特別查資料。到現場後,一般記者會沒錯,但仍有事情在發生或已經發生;或者是與別家記者擷取不同的新聞點,都可當作改進參考。
例如聯合報記者藍宗標採訪的點,就是以興富發隊總教練呂明賜說「中職二軍與業餘過去曾對立」當標題,相較於我不痛不癢的採訪內容,聯合報記者的新聞點更能吸引閱聽眾目光。
此外,中央社也有抓出教練認為球隊球員的優劣,如「廖敏雄:劉致榮比王柏融更特別」,這些新聞點都是在採訪的過程中,容易稍縱即逝,一沒有抓到就略過的新聞點,因此又回到了新聞的基礎教育,是否具有所謂的「新聞鼻」?但相較於專跑體育線的記者,尚未專跑固定線的記者可能就要花更多功夫才能與之相襯。
中央社的另一篇新聞稿《天母棒球場109年上半年整修 向味全龍招手》也是我不知道、沒有採訪到的新聞點。採訪的時候,新聞人物各自分散,我無法每個都採訪到也是一個因素。
相較於其他報社的記者所採訪的,新聞採訪的功力如此可見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