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恆變」中追求「不變」--新樂季的話(呂紹嘉)

呂紹嘉 2019/07/09 11:19 點閱 9446 次

不時會被問到這類問題:音樂是什麼?在21世紀的台灣,古典音樂能帶給大家什麼樣的影響?為什麼在東南亞的我們,要聽過去幾百年、來自遠方的音樂?

記得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有句話,大意是「科學的追求,永遠遵循因果原理,像直線般往前、永無止盡;藝術的觀想與感動,沒有因果、沒有目的,像皎潔的月亮般,静止而永恒」。

浩瀚的音樂世界

在2019-20 NSO樂季浩瀚的音樂世界中,我們能聽到貝多芬的雄渾偉大、巴爾托克的原創悸動、西貝流士的蒼勁精煉、蕭斯塔高維契的隱晦深刻、柴可夫斯基的至情至性、史特勞斯的鬼斧神工、舒曼的纖細詩情、拉赫曼尼諾夫的浪漫高貴、德布西的行雲流水、拉威爾的魔幻易感、尼爾森的堅忍孤高、普羅高菲夫的譏諷刁鑽、雷史碧基的光彩輝煌,這些來自不同時代、不同角落、不同語言的音樂靈魂,他們固然對自己的聽眾說話,更對全人類說話。

他們帶給我們的,是超越地域時空、牽啟人類集體潛意識的純粹感動。這就是為何至今,古典音樂仍然屹立不搖,始終能和這世上追求「精緻、深刻、悸動」的心靈共鳴。我與NSO所做的,則是把不限於一地一時一派的經典,透過我們的理解,帶給台灣的愛樂者。

貫穿樂季的主軸

讓我在此簡述幾支貫穿樂季的核心主軸:
循著NSO多年來建立的馬勒傳統,今年我們再以「馬勒始末」對這位音樂巨人做進一步的探討。在他18歲初試啼聲的《悲嘆之歌》到人生末年的第九號交響曲之間,馬勒窮盡心力,在每一首歌曲、每一闕交響曲,描繪出心目中世界的一切,提出人生大問並試圖找出解答。

即使渡過整個人生創作生涯的萬重山,在其漫長多變的「始」與「末」之間,我們仍可辨識出清晰可見的不變主軸—將宇宙人世間所有事物,不分美醜貴賤,一併入樂的音樂觀,以及一顆熱切尋求自我認同與實現的心。

貝多芬不凡的心靈世界

貝多芬的音樂是人性光輝的展現,是照亮困厄時代、激勵人心往前行的一線希望。2020適逢樂聖誕辰250年,我們將以近乎遍布整樂季的貝多芬作品,向這位永遠的大師致敬。需要特別一提的,是我們將推出在台灣難得上演的《莊嚴彌撒》。這部艱難如攀登聖母峰的巨構,是他一生大型聲樂曲的巔峰之作,也是他晚期藝術的代表。

透過精湛而個人風格的對位技巧,貝多芬以音樂穿梭時空,回顧傳統又預示未來,有深刻的人性思索也有精神性的宗教情懷。期待以如此偉大的創作,與大家分享貝多芬不凡的心靈世界。

一如往常,眾多國內外一流客席音樂家,本季也將與我們同台演出,尤其是三位駐團音樂家—劉孟捷(鋼琴),Brett Dean(作曲、中提琴)與陳其鋼(作曲)—將透過多場音樂會及講座,以他們出自不同背景、領域的音樂經驗,但同樣追求卓越與純粹的信念,與樂團及愛樂者深度分享他們的藝術造詣與音樂思想。

亞洲最「華格納」樂團

華格納的出現,無疑是音樂史上的分水嶺,因為他將音樂各方面的可能性,擴展至前無古人的新境地。一個浸淫過華格納歌劇音樂的交響樂團,必然在潛移默化中將自己的音樂體驗與藝術表現提昇到另一層次。

NSO在多年耕耘下,已可說是近年亞洲最「華格納」的樂團之一,本樂季尤其將在樂季初與末分別演出他的兩部擎天鉅作《諸神黃昏》與《崔斯坦與依索德》,敬請拭目以待。

2019-2020是我擔任NSO音樂總監的最後一個樂季。在此,我由衷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NSO的支持與關愛。在音樂世界裡建立起我們的主體性與自覺心,一直是我接任此職的中心信念。

十年來,除了無數共享感動的音樂會外,與眾多愛樂者面對面,近身接觸的「沙龍音樂會」與「呂紹嘉時間」,特別令我難忘,因為看著一雙雙熱切投入的眼神,我深深相信,台灣是個充滿追求「真、善、美」心靈的可愛地方。

我深切盼望,在未來的日子,我們一起持續追隨NSO的腳步,在這紛擾多變的現世中,一同仰望那永恆不變的星空,凝視那澄淨皎潔的明月。

AA
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呂紹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