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新近公布的《2019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台灣在「經濟表現」類別裡的「國際貿易」,滑落了12名而為31名。這是台灣在IMD的競爭力評比中,極為罕見的大幅退步。
貿易戰殃及池魚
IMD的報告很清楚地指出,美中貿易戰已對台灣出口造成壓力,台灣必須努力降低衝擊。自美中這世界前兩大的經濟體發生貿易大戰以來,從蔡英文總統到各個相關部會總是極力告訴民眾,對台灣的影響不大;執政者試圖安撫民心的用意可以理解,但是卻不能因此誤導社會,畢竟美中這兩隻大象打架,旁邊的小動物一定會受到到波及。
尤其是美國對大陸2500億元輸美商品,課徵25%的高懲罰關稅,其中就涉及到與供應鏈關係密切的台商。
輸美商品台商最大宗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在這2500億的輸美商品中,大部份都屬所謂的非中國籍企業,例如電腦與電子有87%來自外商,電子設備與零組件有60%,機械類59%;而這些非中國籍的企業裡,台商正是大宗;根據調查統計,中國對美輸出的前10大企業中,包括鴻海、仁寶、達豐等,台商佔了8名。
2018年,台灣對全球的貿易順差是578.8億美元,其中,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順差就高達787.2億美元。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對中國龐大的順差,其實去年台灣對全球貿易是逆差208.4億美元。由此可知台灣對出口大陸的倚賴之深。而其貿易型態,多是台灣下單、大陸生產後出口到美國,在美中發生貿易大戰後,這樣的貿易型態勢必受到衝擊,這是無庸置疑的。
轉單機會有差距
中華經濟研院統計的資料顯示,台灣2019年第一季較之2018同期,對美出口雖有成長,但沒辦法彌補對中國大陸以及東協國家的衰退。換言之,目前看來,所謂的轉單機會與中國大陸需求減少所造成的貿易機會損失,還有一段差距。
此外,隨著貿易戰升高為科技戰,川普政府將大陸5G設備大廠華為列為「實體清單」,這對相關台商的影響也一定會加劇。美國對外出口管制分成3種類型,即「拒絕交易清單」、「實體清單」以及「未證實清單」。
「拒絕交易清單」顧名思議就是禁止列名與清單者進行任何交易,稍早之前中國大陸的中興通訊就列此項清單上;「實體清單」的意思則是需要事先取得許可,美商才可與之交易,不過,要取得許可的流程很麻煩、過關的機率也不高,因此當華為列此清單後,包括Google在內的一些美國大廠就乾脆直接宣佈停止支援華為手機,懶得申請許可。
華為影響台商供應鏈
華為被老美管制,台商供應鏈勢必跟著遭殃,「華為概念股」的兩大台柱:台積電與大立光將分別在6月5日及12日舉行股東會,投資人高度關注後續發展。
此外,中國大陸為反制美國,日前國務院也發表了《關於中美經貿磋商中方立場白皮書》,這個月起,中國大陸將對美國5140項、總值約600億美元的產品提高關稅。
儘管因為貿易型態的關係,大陸的這項報復措施對台商的影響並不會像美國對中國施以懲罰性關稅那麼大,不過,台商在機械零件和光學儀器等項目,多少還是會受到衝擊。蔡政府不能略而不提。
從IMD世界競爭力報告中,台灣經貿表現排名陡降,可以窺見未來的挑戰必然十分嚴峻,加上美中對抗持續升高、擴大,不知伊於胡底,請蔡政府務必要誠實面對,謹慎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