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雄市長韓國瑜的旋風依然在全台吹個不停,可想而知,在國民黨提名總統候選人拍板定案之前,這個環繞著韓國瑜是否參選的熱度會持續延燒。政治人物投入本屬當然,選民投入也算應該,特殊的是媒體在這次選舉當中,也成了最入戲的觀眾,甚至亂丟東西到舞台上去,從旁觀的第三者成了演戲的演員。
專業性存疑
這樣的表現,對媒體的專業當然是傷害,對於身處其中的記者跟媒體人員,也扭曲了自己的客觀定位,忘記了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從幾個例子可以看出,韓國瑜現在出入都有大批記者簇擁,這不令人意外,但是記者不只待在台下,還跟著韓國瑜躍上造勢舞台,甚至把台上的人都擋住擠開,這樣的必要性就讓人無法理解了。
通常按照採訪專業,在政治造勢場合,記者在入場跟出場的時候,會跟隨著政治人物進出,目的是為了拍攝政治人物跟民眾的互動,也可以趁機問政治人物一些問答。
媒體投入過甚
但現在,媒體卻不只在進出的時候跟隨,甚至擠到造勢舞台上,成了造勢當中的一部分,其實記者擠到台上,對於問答或收音並沒有幫助。造勢場合都有已經排定的流程,有那些人物會上台助講造勢,在台上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動作,會花多少時間,都早就排定清楚,司儀就是要確定這每一個環節都能按照規畫進行。
因此記者在台上不可能有自己發問的機會,而且在台上造勢的政治人物當中,夾雜著記者拿著各自的麥克風,也令人感覺突兀。但我們卻看到越來愈多的媒體記者衝上舞台去,美其名是靠近現場,但事實上似乎只是為了證明媒體距離韓國瑜的距離有多近?這是否是真的為了採訪,媒體自己需要深思。
另外就是媒體之間為了採訪韓國瑜,爆發了口角與肢體衝突。媒體記者為了拍到最好的畫面,都會搶先卡位、爭取拍攝角度與確定移動動線。在這個過程當中,難免會有一些摩擦。但是令人訝異的是,為了採訪韓國瑜,記者之間爆發的衝突規模卻比過去顯得更大,當然記者為了搶先得到訪問與畫面,自然都是奮勇爭先。
但是明明有默契協議,卻依然發生不同的記者搶先行動,造成現場記者衝突甚至混亂。這或許已經不是專業問題,而是心態問題,媒體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太過投入的第三者,成了想要上台演戲的觀眾。
勿成傳聲筒 有害無利
台灣是個媒體自由開放的國家,媒體自由開放是台灣引以為傲的價值。不過觀察近來的電視新聞,雖然說尊重各自的新聞取向與定位,但是有的電視台大量報導韓國瑜與國民黨,也有的電視台大量報導民進黨、蔡英文與獨派,各自都呈現比例極為懸殊的新聞報導。
不只是主管的NCC深以為不可,就連民眾的反應也是所在多有,但可惜沒有看到媒體對此有所回應。這不只是記者的問題,包括上層的編採主管,甚至更高層主事者的心態,都在在驅動著這股躁動的心情。
不可諱言,經過了蔡英文總統推出的一系列改革與政策,造成了軍公教在年金議題上重大的損失,加上其他議題的藍綠對峙,讓藍軍動員復仇的氣勢一波波的湧現,2018年的九合一選舉,藍營的大勝就是明證。
現在夾著這股氣勢的藍軍氣勢如虹地要搶攻立委補選跟2020年總統大選,隨著選舉熱度的提升,媒體自然也難逃被捲入的命運。
不過,在越對立的年代,我們需要的是更為中立的媒體,更能夠冷靜站在第三方的記者,如果媒體反而成了入戲的觀眾,從在台下觀看,一躍而上想要成為其中的一角,那媒體就搖身一變成了傳聲筒,對台灣的民主提升與媒體專業,絕對都是有害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