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台灣的英語環境(蕭嘉弘)

醒報編輯部 2019/03/11 12:14 點閱 5155 次
打造英語環境不應淪為口號(photo by pixabay)
打造英語環境不應淪為口號(photo by pixabay)

日前由台北搭車出差至新竹,發覺轉運站的雙語廣播不足,重要搭乘資訊的普遍英文化也不夠,至兩地火車站觀察,也有同樣的問題。台灣喊國際化和加強英語環境多年,卻只聞樓梯響。而且,「2030雙語國家」目標在前,至今仍陷英語「聽不到」,也常「看不到」的窘境中,令人驚訝和憂心。

使英文隨處可見

到新加坡旅遊,所見和聽到的公共廣播中,不論是公共運輸系統或百貨賣場,都有英文,充分感受到這是花園城市「雙語國家」!在我們的公共廣播中,要加入「第幾月台,進站中,幾時幾分開往何處」的英文即時資訊和事先提醒並不難,AI機器設定,或訓練廣播員制式操作熟能生巧,是現在就該做的事!

台灣人的基本英文能力不差,國民教育也普及。政府應該有直接把人民當做英語廣播對象的心態,民眾有更多管道去看、去聽,享受應用的成就感,增添可親性。有了較深刻的「活用」經驗,自然能在國際語言生活化中,享受更多樂趣。

政府須當領頭羊

台灣是海島國家,國際交流頻繁,國人就不會對英語感到陌生,政府可帶頭做起,公共廣播以「國語講什麼,英語就講什麼」為準則,要求公共服務場所雙語諮詢服務是不夠的,應該「陸、空」管道多管齊下,獎勵私人機構或賣場效法看齊,積極打破現今環境的英語困境。

希望將來在台灣,民眾第一次中文沒聽清楚,第二次可用英語確認的進步情形能及早出現,雙語國家的目標和國際認可,一定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