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紐約時報】的頭版頭條,報導英國首相梅伊夫人在國會的拖延戰術成功,以250票對20票,英國朝野達成共識,要延後表決英國到底要不要脫歐。的確,英國要不要脫離歐盟27國聯盟,自成一個經濟體,確實不是快刀斬亂麻就可以解決的。
脫歐讓英國人焦慮
英國脫歐熱門到舉國焦慮,6000萬國民必須看BBC的班乃迪克(Benedict Cumberbach,目前挑大樑【福爾摩斯】的知名男星,曾獲得奧斯卡影帝提名)主演的「脫歐」題材的諧謔喜戲,才能消除焦慮。
在以德國法蘭克福為莊家的歐盟27國金融體系,是英國金融城倫敦市(首都裡面的一個金融特區)最為忌憚的競爭者,從當年法國第五共和國家領袖戴高樂總統在1960年成立的歐盟早期雛形「歐洲煤鋼聯盟」開始,就刻意把英國排除在外,到了1992年為了對抗全球化潮流,第一個版本的「歐洲共同市場」開始運作,極力拉進來12國聯盟的大英帝國,但歐盟從未感到自在過。
有人主張加入歐元區有利英國整體的經貿發展(這是絕對的),卻有人直接點中英國執政者的「死穴」:主導貨幣政策者改在萊茵河流域的法蘭克福,倫敦立刻失去貨幣管理的「話語權」。
英德誰掌握話語權?
是的,話語權!只因為英國不是龍頭,而19世紀的「日不落國」如何能忍受長期屈居第二,看德國人臉色?然而經濟的現實勉強相處4分之1世紀,英國終於在全民公投的壓力下,決定脫離歐盟。但是負面效應開始了:英鎊一度大貶值,邊境與貿易的壁壘也重新架上去,對於英國的貿易影響至深。
分析指出,已經平息多年的北愛蘭邊境與愛爾蘭共和國交壤處,好不容易「北愛爾蘭共和軍」放棄自殺炸彈的恐怖攻擊,英倫四島的政治和諧不過是最近20多年事情而已,如今邊境柵欄重新放下來,是要激化更多族群與宗教的昔日怨恨嗎?
怕歐盟的壞咖
另外,經濟因素也不可小看,2008年美國華爾街「禍起蕭牆」雷曼兄弟投資銀行倒閉引發的系統性危機的所謂「全球金融海嘯」,又讓更多主張「英鎊不可廢弛,歐元區加入不得」的英國公民額手稱慶。
而且,歐盟區也不盡然都是像是德國或法國那樣的好咖,希臘的國債引爆的危機大家都還記憶猶新,而「歐豬四國」(PIGS)會不會是金融的「流行病」?也讓死硬護持英鎊的英國人非常害怕。
PIGS是指南歐的葡萄牙(Portugal)、義大利(Italy)、希臘(Greece)和西班牙(Spain)這4個國家依照首字母的組合,也因英文Pigs的原因,有稱作小豬四國、歐豬四國。這4國喜歡透支政府支出,以為老大哥德國一定護盤,也是讓英國決定脫歐的多數民意的催化劑。
由於保守黨執政通過的公投,前任首相卡麥隆被迫辭職為政策負責,接棒的梅伊夫人宣示要來執行退出歐盟的全民意志的,那麼待到3月12日,就是英國國會一翻二瞪眼的關鍵時刻,那時候的歐盟該如何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