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美國與中國聯合研究發現,中國政府近期打擊空氣汙染奏效,有效降低懸浮微粒數量,不過,同時卻也造成地面臭氧量提高,同樣不利當地民眾健康。因此,科學家認為,打擊空氣汙染應該更具全面性,避免出現顧此失彼的結果。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有鑑於大城市出現有害霾害,中國當局自2013年開始對空氣汙染宣戰,包括推出禁止上路汽車數量以及降低燃煤電廠污染排放等措施,結果短短5年內讓東部城市PM2.5量減少5分之2。
不過,由於空氣汙染由許多不同污染物組成,當懸浮微粒減少時,另一種有毒物質臭氧則維持穩定成長。因為研究人員指出,來自車輛與工業的臭氧污染比以往嚴重,2013~2017年,諸如北京與上海等已發展城市的夏季臭氧量在增加中。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傑卡布指出,「在中國城市不利生產臭氧的懸浮微粒相當多,但懸浮微粒快速下降後,許多自由基成分增多後已可供生產臭氧。這在其他國家未見,因為沒有一個國家能如此快速降低懸浮微粒排放。」
據《News-Medical.net》報導,臭氧是霾的主要成分並由一連串化學反應形成。首先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氧化,該反應形成化學自由基,在陽光下會帶動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反應而產生臭氧。
對此,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科學家廖虹指出,「這次研究結果顯示外界必須更額外努力降低氮氧化物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才能阻止臭氧污染的增加。」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