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學時,學校對面有個小攤,老闆賣的是各式天婦羅,冬天裡,聞著濃濃的蘿蔔香味,放學時,我總忍不住掏出僅有的一角錢,買一塊蘿蔔,老闆會切成小塊,我沾著甜辣醬,滿足的品嘗著。
若是考試得了一百分,累積到兩角錢獎金,我會到學校福利社買一根長長的甜不辣。那台階好高,我總要很努力踩上去,跟高年級的哥哥姐姐擠啊擠的,才能搶到。
後來才知道,我酷愛的甜不辣類是日本食物,雖然我討厭日本引起八年抗戰,又引起國共內戰,更導致我上戰場的爸爸為國捐軀,我卻並未因此移恨日本食物。
各種食物伴成長
小學時惡補,正逢發育期,媽媽擔心我營養不良,就在學校附近的飲食店包餐,每個月結帳一次,那是跟我家截然不同的閩式料理,炒米粉、煮雜菜(什錦)麵,甚至用隔夜飯煮的鹹稀飯,我都吃得津津有味。到現在還記得店旁的平交道,火車轟隆轟隆駛過的聲音。
外婆和媽媽燒了一手美味的江浙菜,西湖醋魚、冰糖蹄膀、無錫排骨,可媲美大餐廳。至於繼父拿手的四川菜:麻婆豆腐、螞蟻上樹,甚至魚香肉絲,我也不會因為繼父偏心妹妹而拒吃。當初中同學知道我跟她媽媽是同鄉,她媽媽還特地煮了一桌江西菜,讓我藉著家鄉辣辣的菜餚,揣想著未曾謀面的故鄉。
我的老公是客家人,跟他結婚頭幾年,還不太適應沒有蔥蒜醬油的客家菜。但不久後,習慣了客家媳婦的角色,更愛上薑絲大腸、梅干扣肉、酸菜肚片…這些好吃到不行的客家菜。
我的腸胃自幼就被這些不同省籍的料理所滋養著。更別說是小籠包、牛肉麵、燒餅油條、大腸麵線、花枝羹…這些小吃點心了。
那時候最常看到餐廳招牌寫著「南北和」,強調南方菜、北方菜都是一家人,都是好料理,即使偶而因為語言不和鬧起架來,卻不會在吃飯前先問清楚廚師的省籍,才決定要不要拿起筷子。
綠吃成藍,藍吃成綠
可是,這回的選舉卻在尋常飲食上惹出一連串怪事。剛開始,新聞媒體報導某位市長候選人把深綠肉燥飯吃成藍的,另一位不同政黨的候選人卻把深藍牛肉麵吃成綠的,無非是強調候選人的特質,跟食物扯不上關係。
選舉結束以後,韓粉為了慶祝,紛紛花錢訂了炸雞排、虱目魚丸湯、粽子、肉燥飯、豬腳等,幾百幾千份的大請客,並且聲稱不分藍綠,都可以免費享用。
太令人開心了,這下子終於可以不談藍綠,只要大家喜歡,吃甚麼小吃都好。
麵包肉粽捲政治
高興不了多久,就因為吳寶春在上海開了麵包店,提到他是中國台灣人,這下不得了。當初為他開幕剪綵的綠營大老們,開始罵聲不斷,各種抵制聲浪席捲,直到吳寶春向藍營韓市長求救,才稍稍緩了下來,為此,韓粉還大力相挺寶春麵包。
吳寶春麵包店過去經常要排隊,原因很多,有人因為他「台灣之光」的名氣,有人覺得美味好吃,當然也有人覺得貴,所以不吃,現在卻因為扯上藍綠而轉換了支持者。說來奇怪,無論他支持中國或台灣,我們應該是為了麵包好吃而購買,怎會吃麵包還要分統一牌或是台獨牌?累不累啊!
最近又為了韓粉訂購肉粽慶祝韓市長就任鬧出糾紛,原因是肉粽老闆是邁粉,還以為對方開玩笑,原本不想接這張訂單,後來還是接了,也在店門口掛起韓粉請客的紅布條。
未料,這番說法引起韓粉不悅,甚至有人說,如果不高興賣給不同政營的人,乾脆在門口掛牌子標示。結果,韓粉紛紛抵制,邁粉卻反向支持,肉粽老闆因此流下感動的熱淚,媒體爭相報導。為此有人懷疑這是選後奧步,故意挑撥雙方支持者。
食物不該分藍綠
為什麼顏色要深入飲食界?雙方都說要愛與包容,為何竟然連食物都無法包容。
我家附近開了一家有機小農的店,我經常光顧,當我得悉店老闆跟我的政黨理念不同,心裡也有小小猶疑,繼之又想,我支持的是他店裡的菜蔬魚肉,怎麼可以如此心胸狹窄。
的確,選舉期間,只要看到餐廳裡的擺設或是聽到店老闆的語氣,多少可以猜出他的政黨傾向,或是藍是白是綠,那又怎樣呢?如果我們也要讓政治的顏色侵入飲食界,那可真叫人寢食難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