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間救人命 衛福部籲表意器官捐贈

許嘉琪 2018/11/20 19:39 點閱 14625 次
勸募社工(左)感謝捐贈者家屬劉小姐(右)的愛心以及對於醫護團隊的信任。(photo by許嘉琪/台灣醒報)
勸募社工(左)感謝捐贈者家屬劉小姐(右)的愛心以及對於醫護團隊的信任。(photo by許嘉琪/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許嘉琪台北報導】「十年前器官勸募剛開辦時約有100位捐贈者,如今每年平均有339位,但這數量遠遠不夠。」衛福部部長陳時中20日出席「第十一屆優秀器官勸募機構暨人員頒獎典禮」,表揚優秀的器官勸募機構以及投入勸募的協調和護理人員。他表示,台灣的器官捐贈觀念仍要大力推廣,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李伯璋也呼籲,如果有器官捐贈意願應該踴躍表達。

陳時中提到,器官勸募在民國91年剛開辦時捐贈人數只有約100人,到了現在每年的器官捐贈人數為339人,雖然有所增長,但仍遠遠不足。他指出,台灣人對於器官捐贈的觀念仍有待轉變。社工人員葉俐妤說,「許多家人看到器官捐贈同意書時常會無助大哭。」捨不得必須結束家人的生命,因此,「溝通」是器官勸募最重要也最困難的部分。

根據107年「器官捐贈意向調查」顯示,如果家人已簽署器捐同意書,一般民眾有78%表示會支持家人的決定,同意捐贈器官;但如果家人未曾對器官捐贈表示意願,只有41.1%表示仍同意家人進行器官捐贈。顯示器官捐贈的意願表達,深深影響捐贈家屬的心態。

「如果錯過黃金捐贈時間,器官使用度就會急速下滑。」李伯璋表示,衛生署過去推動將「器官捐贈意願」註記在健保IC卡上,就是希望鼓勵民眾表達自己的捐贈意願,至今台灣已經有40多萬人完成註記,也希望其它有意捐贈的人能更踴躍完成註記。

捐贈者家屬劉小姐出席頒獎典禮,上台時忍不住落淚。她說,在丈夫急性腦出血送醫當晚,兩人就決定進行捐贈器官了,最後,在丈夫生日當天完成移植手術。劉小姐說,這像在告訴自己,丈夫不是真正離去而是新生,他的精神會在別人生命中延續下去。

另一位接受器官捐贈的李先生說,他在30年前被宣告終身洗腎,從此除了身體的煎熬,時間也因為洗腎被完全榨乾,當醫院通知他有一個可換的腎臟時,他和妻子抱頭痛哭。李先生說,在重拾健康後,他終於有時間完成自己念大學的夢想,也有機會去旅遊,「我一直很小心照顧自己,珍惜得來不易的重生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