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張朝瑋台北報導】中國沿岸的建築物和人工海堤形成「新長城」,使得候鳥失去可休憩的中繼站。中華民國野鳥學會15日在記者會中指出,來台灣過冬的野鳥族群及數量自2014年起有下滑趨勢,呼籲民眾重視此一現象並積極加入保育活動,避免台灣的環境也陷入會威脅候鳥的情勢。
野鳥學會在《第5屆新年數鳥嘉年華成果發表》記者會中提到,今年參與協助觀測候鳥的民眾是5年來最多,但觀測到的候鳥數量反而最少,其中包含長趾濱鷸在內共有27種候鳥數量顯著下降,這現象與東亞澳遷徙線上其他地方的回報內容相似,顯示候鳥數量確實在減少中。
野鳥學會指出,每年亞洲與大洋洲大約會有200萬隻候鳥,牠們以中國的黃海、渤海、崇明東灘等地為遷徙中繼站,作為休息、覓食以及繁殖之用,但近年來中國沿海的建築物和人工海堤迅速擴張,形成「新長城」,導致這些中繼站迅速流失,威脅到候鳥族群的存續。
報告中亦指出,有3種候鳥是遷徙線其他區域的回報數量增加,但台灣回報卻是減少,顯示台灣環境可能也已對候鳥造成威脅。
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主任李訓煌於會中指出,其實候鳥減少不只是中國的問題,也是全球的問題,因此台灣必須更重視環境保育,避免陷入跟大陸一樣的情勢。目前數鳥嘉年華的研究成果已經加入國際濕地聯盟的亞洲水鳥普查資料庫中,未來野鳥學會將持續與國際合作,共同推動候鳥保育,希望民眾也能踴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