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引負評 林鄭:早在預料中

陳玨明 2018/10/11 21:12 點閱 15341 次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10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民調顯示香港市民的不滿意率高於滿意率。(photo by香港政府新聞處)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10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民調顯示香港市民的不滿意率高於滿意率。(photo by香港政府新聞處)

【台灣醒報特約記者陳玨明香港報導】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她上任後第二份《施政報告》,雖然被形容是「不一樣、不平凡的《施政報告》」,但民調顯示,香港市民對報告的評分卻較去年大跌,惟林鄭月娥卻不以為意,稱市民的反應是預期之內,並解釋是因當中有不少爭議措施,才引來不滿。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10日早上發表其上任後第二份《施政報告》,由於她現時民望低迷,曾有人建議她可利用《施政報告》來挽救民望,她本人也曾引用此說法,但之後卻稱自己只是開玩笑。

跌破50分大關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10日為《施政報告》作即時調查,結果發現相比林鄭月娥去年所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無論在滿意率、滿意淨值及評分方面都出現暴跌,其中滿意率淨值更是14年來第三低;而今年《施政報告》獲得的評分,更較上一任特首梁振英任內所發表的《施政報告》,更早跌破50分的合格大關。

雖然《施政報告》未獲好評,但林鄭月娥卻不以為意,她11日回應自己的《施政報告》被市民評分評為不合格時,竟然稱有關反應「是預期之內」,並解釋是因為《施政報告》中有很多措施,當中不少具爭議性,「有一項措施得罪百分之十的人,就會引來不滿」。

她舉例,自己提出如全面禁止電子煙、填海及取消強積金對沖等,就連身邊的緊密伙伴都有些意見。但她表示,處理較重大議題需要長遠規劃,如果自己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都不提出來,就沒什麼機會推動了。

林鄭將負評合理化

然而,她的說法也恐怕難以把《施政報告》負評合理化;作為行政長官,當提出的政策能回應市民需要,以及解決市民面對的困境時,便自然能獲得好評,相反就是負評如潮。至於所謂「重大議題需要長遠規劃」,就有可能只是「口號式」的提議,在當下社會實難獲支持。

例如爭議極大的填海建議,當不同學者及專家都已提出,在海中造島是風險極大的逆天工程,同時涉及具龐大投資,但作為行政長官,不單沒有回應這些憂慮,反而在欠缺理據及詳細研究基礎下,反把填海計劃大幅增加,自然換來批評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