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公投與大選的共伴效應(張勳慶)

張勳慶 / 文字工作者 2018/09/26 17:07 點閱 5329 次
在高度變動的時代,切割公投與大選是落伍看法,學習著民意的變動和挑戰,才是新的民主課程。(本報資料照片)
在高度變動的時代,切割公投與大選是落伍看法,學習著民意的變動和挑戰,才是新的民主課程。(本報資料照片)

不分藍綠的台灣中部四縣市地方首長,在日前強烈呼籲中選會,基於投開票的順利和穩定,公投和大選應該分開辦理。

話題引爆後,目前所見議論大都集中在選舉經費可能會引此增加,還有就是公投法有明定,一但公投成案後,得和全國性的選舉一起辦理,會有如此考量,除了經費支出外,更和若單獨舉行公投,有可能無法產生有如共伴的投票吸力,恐讓直接民權的公投,成了畫餅法案。

公投是政治力的動員

從現實面來看,就以年底選舉而論,甚至是未來,幾乎許多連署成案的公投議題,都會是一種政治力量的動員,影響層面關係到兩岸、核能、法條修改,而這又和國內大小政黨,對此一議題的看法,特別是又和立委選舉綁在一起,因為在國內立委選舉採選區和政黨兩票制,必然發生誰是國會最大黨的民意角力。

那從年底地方選舉和公投一同辦理,那便是民意對當下政府政策、對不同政黨期中考的成績評分,好讓政府和政黨,以及民意代表,能對最新民意與民心有所回應。

投票所可技術處理

若從技術層面去探討,若公投案較多,或可採取一個投開票所,用兩間教室分別去辦理選舉和公投,選監人力或許增加,選民也得排二次隊伍,但在複雜度降低,加速領票、圈選、投入票箱的時間成本掌控下,那選舉和公投是可以拉近開票結果的時間。

另一個從台灣政治生態而論,其實就算選舉當年沒有公投連署成案,但一樣會產生與許多共伴效應發生,所以說就算沒公投和大選互綁,此種民意高度變化一樣會發生。

不宜切割公投

就以過往三個例子而論,319槍擊案、票投某某某搶救馬英九、太陽花學運與馬政府陷入自我感覺良好下,這三例造成蔡英文高票當選總統,民進黨全面執政,其民意大爆發的威力,可能更高過公投綁大選。

我們今日與其大費唇舌在吵公投綁大選該不該,怎麼不去反思,此類綁選舉的行為,都是政治變動上的前因後果,過去發生了,在往後也會再次上演,以前中國大陸導彈危機,而影響台灣當年總統選舉和兩岸互動,與今日公投相比,簡直大巫與小巫。

在高度變動的時代,切割公投與大選是落伍看法,學習著民意的變動和挑戰,才是新的民主課程。